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与环境整治模式研究——以平山县东冶村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c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保持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学科的专业性问题,已成为各学科领域共同研究的复合性问题。农村居民点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保持的全新领域。农村居民点的水土保持既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问题。本文从自然、人文等多学科角度,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试图从多角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与环境整治的模式与措施。 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角度把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整体及其涉及到的自然、生态、技术、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论文试图从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角度,借鉴地理学、生态景观学、水土保持工程学、农业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的理论成果开展研究,系统分析农村居民点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水土保持模式。本论文在充分认识河北省水土流失复杂性、严重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八种水土保持和环境整治的对策与模式,并针对具体农村居民点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的案例分析。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充分认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综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水土保持的研究现状,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为理论探讨。该部分作者在充分认识河北省水土流失的复杂性、严重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划分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水土流失的类型,强调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的措施实施应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积累,并探讨性地提出了八种水土保持模式和相应的环境整治对策,并对模式特征和具体选择进行了必要解释。 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平山县东冶村的自然、社会经济和聚落环境状况,对东冶村的水土保持和环境状况形成初步认识。论文结合东冶村自然、社会、经济和聚落现状分析了东冶村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具体问题。论文从自然侵蚀环境、人为侵蚀环境、影响状态三个方面,对东冶村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最后,提出针对东冶村的水土保持与环境整治的相应措施与建议。 本论文是水土保持领域和人文地理领域相结合的一项跨学科研究。论文中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模式和环境整治的具体措施,创建了用结构图表示的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生态自循环系统分析框架。论文提出了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采用的“水土兼顾、美化村舍”措施,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八大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最后,论文把作者的相关认识应用到具体化个案的研究,期待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基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的实际要求,论文作者试图将居民点水土保持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对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与环境整治尝试提出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方法论。虽然作者的研究水平和居民点的具体数据难于获取限制了深入研究,但作者认为论文在居民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上海港在国内和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全港的货运量已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三位,上海港的发展对上海市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加快城市化步伐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与周边区域经济体系、农村经济体系应该形成一种由多个不同的网络节点组合而成的
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又称“8+1”城市圈。2001年提出,2007年底获批开始实施,新一轮的城市圈
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室外试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分析树木蒸腾动态特征,并对树木蒸腾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探讨;利用单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BP神
城镇化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非农产业向城市汇聚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城市扩展的时空模拟与科学预测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功能完善及空间优化意义日臻凸显。长沙作为“两型”社会实验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加上其“山、水、洲、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