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2O3/γ-Al2O3催化肉桂醛MPV反应性能下降的原因和再生探讨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ppl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催化剂失活的研究以气/固反应系统的固相催化剂为主,对液/固反应系统催化剂失活研究不多,且主要侧重于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对液相MPV反应中固体氧化物催化性能降低的研究报道极少。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得La2O3/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对该催化剂催化肉桂醛MPV反应的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由催化剂的活性评价、IR、UV-Vis、DSC和XRD表征技术组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同时用溶剂洗脱恢复失活催化剂性能的方法再生失活催化剂,研究了洗脱溶剂的极性对再生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1.在催化反应过程中,La2O3/γ-Al2O3的催化性能随着反应次数(或反应总时间)的增加不断下降。用极性不同的溶剂(石油醚、甲苯、异丙醇、乙醇和甲醇)洗脱失活催化剂上的有机物,发现脱附有机物的数量随着洗脱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   2.对失活催化剂样品的IR、UV-Vis谱的归属,结合样品的DSC实验结果和洗脱出的有机物含量分析,说明吸附在催化剂上的有机物组分有肉桂醛、肉桂醇和其它未鉴定的产物。对失活的La2O3/γ-Al2O3样品的XRD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与晶型改变无关。   3.对经洗脱处理的失活催化剂样品,其IR、UV-Vis和DSC谱均显示催化剂上残留有少量的有机物。有机物的残留量与洗脱溶剂的极性有关。在相同的洗脱条件下,洗脱溶剂的极性增加,催化剂样品上残留的有机物数量减少。   4.活性评价试验证实失活催化剂经极性溶剂洗脱处理后,活性与选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将洗脱处理的催化剂于高温焙烧后,其反应性能基本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实验结果证实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在催化剂表面强吸附所致。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宏观构筑基元表面存在一定的粗糙度,表面官能团分布不均,导致超分子组装难以有效发生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发展了“柔性间隔层”的概念,实现了非水凝胶体系的宏观超分子组装。柔性间隔层起作用的关键在于其柔性和流动性,自修复膜的修复机理亦是基于高分子链的柔性和流动性,因此,我们推测具有自修复性质的膜都可以做柔性间隔层。为验证这一假说,本论文中,我们通过交替层状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两种具有自修复性质的聚电解质
树莓状微球和雪人状微球形貌独特,应用广泛。近年来已发展了诸多制备方法,但大都步骤繁琐,条件不易控制,因此需要发展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分散聚合是一种简单制备功能微球的方法,但起始加入大量交联剂进行功能化会影响所得粒子的单分散性。可加入缓聚剂调节交联进度、或在成核期后加入交联剂,以获得单分散聚合物微球。但是,已有报道大多制备的是球形粒子,很少涉及异形粒子制备。本课题组通过多种方式调控分散聚合过程中所
纯水系统可分为一般民用纯水系统和药用纯水系统。药用纯水系统在制药产业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各国药典对药用纯水系统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各方面的有毒有害物质排入各地的水源中,生活污水也不经处理排入各地的水源中,导致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原来广泛采用的典型的药用纯水系统必须进行改进才能满足现代化制药行业的需要。本论文对国内广泛采用的药用纯水系统脱氯前处理、反渗透和电去离子(EDI)三个环节进行了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极为稳定,在较苛刻的条件如高温、有机溶剂、酸碱等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