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作为积淀着民族实践和经验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语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讲,谚语常常显得既寓意深刻又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也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从内容上讲,谚语是语言的精萃,智慧的火花,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各种经验体会的积累和升华。从语言形式上讲,谚语中往往充分运用押韵,对偶,反衬等各种修辞手段,大都言简意赅,幽默风趣,富有哲理。从音韵角度来看,谚语又富有乐感。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便于记诵。简言之,谚语是一部融意美,形美,音美于一体的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语言之间的交流实质上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不同的谚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不同,而这种差异正是翻译的难点。若不处理这些文化因素,在翻译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解或文化流失。因此,熟悉谚语既是熟练掌握一门语言的需要,又有助于了解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性,还有利于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搞好对外交往。然而,由于拥有不同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这些背景和特点同样也影响了谚语的措辞和表达,并且经常会使谚语翻译遇到巨大的实际困难。事实上,无论是单独运用直译还是单独运用意译都不能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谚语的背景和特点。因而怎样体现谚语的这些背景和特点是一个急待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众多的语言学家如Chomsky, Fernando, Schleiermacher, Nida等对谚语进行过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基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翻译重在对文化移植和阐释而非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转换。翻译中的文化视角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该课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角度对汉英谚语进行对比研究,并借鉴归化和异化的新视角探讨汉语谚语英译的转换技巧。本篇论文收集了大量的例子来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全文由七章组成。开篇第一章为全文的引言部分,该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当今对谚语的研究状况和这篇论文的宗旨,大纲及全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首先论述了谚语的定义和谚语翻译的重要性,然后对汉语谚语进行分类,接着阐述了谚语翻译的重要性。第三章介绍了影响谚语翻译的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因素。文化因素决定其民族特征,包括地域条件,宗教信仰,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不同的社会心理等文化角度。语言因素有语音,句法及风格。第四章概述了语言,文化,翻译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第五章是有关激烈争论的两种翻译理论:归化和异化。第六章里,本文作者具体提出了七种方法来应对汉语谚语英译。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语部分。作者在这部分中对全文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强调了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增强文化意识,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将独特的中国文化传播异域,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