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难度是评价教材质量的—个重要标尺。2017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意味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以该课程标准为指导编订的新版地理教材在逐步推广与实施。新版地理教材的难度如何?能否减轻我国高中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对地理教材难度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让地理教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为地理教材编写者改进和完善地理教材提供参考,而且能够丰富和充实地理教材难度评价体系。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教材难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教材难度评价应是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的系统评价。由于研究时间和研究能力有限,本文仅考虑教材本身对教材难度的影响,即研究教材的静态难度,并运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构建地理教材静态难度评价模型,该模型由知识难度模型和探究难度模型组成。接下来以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地理1和湘教版地理1为研究案例,对其难度进行评价。结合教材难度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笔者对模型进行反思,并为地理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最后总结和讨论研究成果,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思想上,提出教材难度评价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评价过程,要综合考虑教材、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对教材难度的影响。(2)方法上,提出地理教材难度评价模型,包括知识难度评价模型和探究难度评价模型。知识难度由知识广度(G)和知识深度(S)决定,二者与教材难度(N)的关系为:N=G×S。探究难度(N’)的计算方法为N’=∑a=15 da,其中da(a=1,2,3,4,5)依次分别表示背景、知识含量、探究水平、探究过程、问题情景五个难度因素上的取值。(3)实践上,以人教版地理1和湘教版地理1为样本进行难度评价,结果显示人教版地理1知识难度小于湘教版地理1,两本教材的探究难度比较接近,人教版地理1稍大于湘教版地理1。结合难度评价过程,提出地理教材的编写要科学设计教材难度,采用灵活的呈现方式,设置特色栏目,加强学科知识渗透,营造真实情景,体现问题解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