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p110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文化的两个分支,科学与人文在很早就表现出了存在和发展上的不协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历来是学者们在高等教育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必须重视大学人文教育,只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教育育人的功能。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天,大学教育工具功能张扬而目的教育(育人)功能被忽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人文教育缺场,致使大学生人文素质低下,道德水平下降。从新的视角来检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与融合,应该有有益的启示。“学科规训”是由学科发展而来的西方知识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知识分类的规则和学科分立的制度,即以学科标准对知识的有效性、合法性进行评判,对知识的门类界限、地位等级进行规范协调的制度。本文通过引入“学科规训”概念,对中西方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寻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学科规训的脉络、特征。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知识、学科发展史的考察看,学科规训既是知识生产和教育制度化的产物,又是推动知识分化和加速自然科学体系与人文学科体系扩展的因素,学科规训同时也是人类保存和传递知识所必须的制度。人文学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都被纳入了学科规训中来,学科规训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规训也逐渐被演变为一种操作层面、技术层面的运用方式,逐渐剥离了教育的精神层面和知识层面,致使人文和科学都仅仅被作为一种“器”来进行传授。正是由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把焦点放在重视知识的累积、重视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学科范式对新人的规训等方面,因而教育中的人文性被遮蔽了,也就是说,中西方的教育都经由近代的学术转型和学科规训,由统一的人文世界裂变为科学与人文对立的两种知识形态。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嬗变成技术教育。通过这一新视角脉络的梳理,分析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性,让大学人文教育从封闭的学科规训制度下解脱出来,让科学重归人文母体,从而对推进我国大学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其他文献
【正】 在近代世界的教育理论发展中,两大教育思潮,即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运动,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的发展,也给各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
无论是从战略层面,还是从执行层面,IT服务管理越来越受重视。服务管理(本文中服务管理特指IT服务管理)是有效合理地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服务
研究了团队能力、组织信任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以企业内部的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和团队绩效有密切关系的组织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团队能力、组织信任与团队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理论,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众多领域对建构主义的研究和应用正在形成一种热潮。建构主义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一种新
为了较好地解决2套尿素装置的产品销售问题,建设国际出口市场的销售渠道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针对出口尿素采用吨袋包装的现状,对现有的包装线进行了部分改造。改造后,吨袋包装的
在我国目前经济新常态形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点发展方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供了出路,也为苏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如果说中国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政策分析,追根溯源,影响中国政策分析数千年的思想莫过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以后更是中国历朝历代政策制订的依据。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或超越并非源自于所谓外部某些因素的切入,而是在其形而上学的内部建构其奠基的前提下加以展开的;马克思哲学就是通过基于哲学自身的内在根据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总量不断扩大,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国家教育、财政、国资等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扩招、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和智能的学科,它的"问题解决"更需要动员多方面智能的综合运用.将"多元智能"与"问题连续体"进行有机整合,可促进物理教学在多元平衡中实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