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宽度(皮瓣瓣部最大的宽度)与皮瓣部分坏死的关系,报道通过斜行切取法减少皮瓣宽度的应用方式及其疗效。方法:从2001年4月~2010年4月对175个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9例。患者3-78岁,平均32.4岁;各种外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9例(88.8%);慢性溃疡5例,骨髓炎并窦道形成10例,不稳定疤痕并溃疡形成3例,肿瘤2例。创面均合并骨、关节、肌腱或跟腱外露。皮瓣宽度4-15cm,平均宽度8.3±2.4cm。皮瓣分为成活组(包括完全存活、远端表皮坏死和伤口裂开的皮瓣)和部分坏死组;皮瓣按宽度分为A组(4cm≤皮瓣宽度<6cm),B组(6cm≤皮瓣宽度<8cm),C组(8cm≤皮瓣宽度<10cm),D组(10cm≤皮瓣宽度<12cm)和E组(12cm≤皮瓣宽度<15cm);以8cm为界将皮瓣分为宽度<8cm组和宽度≤8cm组。179例皮瓣中有45例为足踝部横行创面(横径长,纵径短),15例为小腿下1/3段纵行创面(纵径长,横径短),该60例皮瓣中22例行皮瓣长轴旋转一定角度,使其向皮瓣轴心线靠拢的斜行切取法(斜行组),其余38例行常规方法切取皮瓣(常规组)。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79例皮瓣,无皮瓣完全坏死者。皮瓣完全成活159例;远端表皮坏死或伤口裂开18例,13例换药、3例二期缝合、1例植皮后创面愈合;皮瓣部分坏死20例,3例换药、3例二期缝合、8例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另行皮瓣治疗后创面愈合,3例截肢。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周到59个月,平均6.4个月。部分坏死组的皮瓣宽度(9.5±2.0cm)大于成活组的宽度(8.1±2.4cm)(P<0.05)。皮瓣宽度A组30例,部分坏死0例(0%);B组44例,部分坏死4例(9.1%);C组45例,部分坏死5例(11.1%);D组45例,部分坏死8例(17.8%)组;E组15例,部分坏死3例(20%)。A、B、C、D和E组皮瓣部分坏死率依次增高。部分坏死率皮瓣宽度≥8cm组(16/105,15.2%)高于宽度<8cm组(4/7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8例,部分坏死8例(21.1%);斜行组22例,部分坏死1例(4.5%)。斜行组皮瓣旋转30~90°,平均43.6±17.5°;减少皮瓣宽度1.0~15.5cm,平均4.0±3.9cm。结论:(1)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宽度≥8cm时,其部分坏死可能性明显增加(2)随着切取皮瓣的宽度增加,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性有相应增大的趋势。(3)斜行切取法设计切取皮瓣可减少皮瓣宽度,从而降低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