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琴诗是宋人咏琴、题琴的诗,包括对琴曲以及与琴相关的事物如琴台、琴堂、琴枕等的描写,其中还有对无弦琴——风琴、水琴、石琴等内容进行阐释的诗歌。本文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为蓝本并通过“全宋诗分析检索系统”检索关键词为“琴”者共计4090条。其中著录4090首中除少部分为“胡琴”外,大部分皆为琴诗。在宋代,诗琴的融通有了更大的发展。琴论诗论交融渗透、相互影响,琴不仅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诗的艺术表现技巧。创作群体从宏观上可分为儒、释、道三教人物,儒家可分为传统文人,如欧阳修、苏轼等与新儒学宋代理学家邵雍、朱熹等理学家,释主要是僧人如释智圆、释居简等,道教主要是道士白玉蟾等。宋代琴诗很好体现了宋代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与融通。宋代琴诗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表现范围更加广泛、表现艺术也不断得到加强。宋代琴诗的主题题材的广泛、意象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同时,宋代琴诗的内容也承载了宋代的文化,以及宋代诗人的心态。由于宋代诗人对身边事物观察的仔细,故可从宋代琴诗中探究“琴学”在宋代的发展状况。琴器、琴人、琴曲,琴材、琴制、斫琴人、制琴过程等可以在宋代琴诗中得到体现。宋代琴诗主题中以高山流水喻知音对友情的歌咏,以及对永恒主题爱情的赞颂。琴从最初的庙堂礼器最终成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雅器,作为高尚情操的寄托;宋人对陶渊明“无弦琴”的发展以及阐释:大音希声、琴中趣,陶渊明高洁情操的仰慕;“子贱琴”“琴堂”中的宋人对为官之道的认识所体现的宋代文人心态;以及“挽诗”中“琴”的大量出现对友人的怀念;最后,宋遗民诗人“题汪水云诗卷”中的“琴诗”是故国怀念之情的集中强烈的体现,宋代琴诗是独特的同时其影响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