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可以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由于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的优点,SOFC发电技术的实用化一直是研究热点。大面积电池的高功率稳定输出,以及电池串联成堆技术是实用化的关键。现有的SOFC电堆技术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等缺点,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阳极支撑型平板式SOFC外流腔电堆通过简化连接体结构,使用独立的气流分配歧路等方法,可以达到降低电堆密封面总长度,提高电堆可靠性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电堆设计。  本研究设计和优化了单电池电堆和外流腔型电堆,开发了性能优良的阴极集流器和连接体制造技术,并对单电池电堆和外流腔型电堆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气流在不同结构的kW级电堆气流腔中的分布状态,优选出了能将气体均匀分配给各层电池的气流腔流场设计。研究开发了电堆密封材料和相关电堆组件,优化了外流腔电堆的组装工艺和测试流程。上述研究表明:  通过精密流延法-丝网印刷-共烧结的单电池成型工艺,制备了尺寸分别为100×100mm2,150×150mm2具有超薄致密的电解质和多孔电极的单电池。通过优化单电池电堆的组装工艺和测试方法使大面积单电池的性能大幅提高,开路电压(OCV)高于1.15V,750℃测试单电池电堆功率密度为729mW/cm2。流场模拟结果表明单电池电堆的气体分布总体均匀,而电池的局部性能测试表明电池输出的工作电压随燃料气体流向呈梯度分布。  依据流体动力学对不同规模电堆的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为电堆中金属连接体组件的形状设计,电堆供气方式和密封方式提供了指导。通过引入优化后的密封和金属连接体以及阴极接触材料,组装和测试了不同规模的外流腔SOFC电堆。以反应区面积为81cm2的单电池组装电堆,5-单电池电堆,10-单电池电堆和24-单电池电堆的输出功率分别为192W,419W和高于1000W。分析结果表明,电堆中相邻组件的接触和密封是影响电堆性能的关键因素。  在单电池和电堆的寿命评估和热循环测试中,SOFC单电池在长达数百小时的测试中,表现出长寿命和抗衰减的特性,经历了6次热循环后单电池电堆的性能无明显衰减。5-单电池电堆运行超过150小时和耐受5次热循环后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但仍能够稳定输出电能。kW级电堆在稳定运行100小时后经历7次热循环仍未发生失效。通过对电堆衰减机制的分析,发现电堆的密封部分失效,金属连接体氧化,阴极接触材料微观结构不稳定是电堆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单斜相W_(18)O_(49)(WO_(2.72))属于n型半导体,其晶体结构中氧缺陷含量相对较高,氧缺陷可作为陷阱捕获反应物分子。此外,W_(18)O_(49)是目前已报到的唯一能够以纯相存在的非化学计量氧化钨。由于其独特的缺陷结构以及在近红外吸收能力,W_(18)O_(49)被广泛的研究。然而,W_(18)O_(49)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被氧化成WO3。有研究表明在高温条件下,如果氧含量较低,低
作为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储能设备,锂离子电池具有众多优势,如高能量密度、自放电小及长循环寿命。目前,电动汽车及智能电网等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商业化石墨负极理论容量有限,只有372mAh g~(-1),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新型负极材料(氧化铁、氮化钒、钛酸锂等)的开发急需加快步伐。氧化钼的理论容量达到1117mAh g~(-1)、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环境无污染,成为一种优异的锂电池
介质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宽和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制作脉冲功率设备中的储能元件。传统BST基陶瓷材料的储能密度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采用压力浸渗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30%TiB2/2024Al复合材料研究其高温热变形行为及摩擦磨损性能。本文利用了差热分析(DTA)、布氏硬度、电子万能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扫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微纳米铝粉由于具有较高的活性,表面极易氧化甚至是自燃而失去活性,进而降低了铝粉的燃烧性能。本文基于化学液相沉积法,分别以微米铝粉和纳米铝粉为基体,利用Fe(CO)5热分解出铁粒子的性质,在Ar气氛的保护下制备核壳型Fe/Al复合粉体,实现铁粒子对铝颗粒的包覆以改善其燃烧性能。本文重点研究了试验工艺条件对包覆型微米Fe/Al复合粉体制备的影响。首先,以平均粒径2μm左右的铝粉为基体,设计了0.3: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