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的“中兴通讯”事件的教训表明,以高科技企业运营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我国的风险防控机制亟待加强,从微观的视角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个别企业延续技术生命的一个关键管理手段,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如果能够从知识产权资本化管理入手,利用科技金融手段构建一个的新的风险防控工具,对于我国未来的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将形成一个新的保障作用,为此,本文从研究知识产权资本化出发,借助于“期权”的风险防控功能,通过以“知识产权”为标的期权合约的管理设计,力图通过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式,为找到一个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风险防控的“共享工具”做出一个探索与尝试。知识产权资本化是保障知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拓展科技应用空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推进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知识产权资本化在充分重视并利用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将知识产权从产品要素转化为投资要素,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参与生产与经营过程,并量化为资本及价值增值。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资本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研究为中心,探索数字经济模式下的风险防控机制。通过总结美国与日本的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目前知识产权资本化的现状,对如何设计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金融产品进行了探讨。相比国内,国外的知识产权资本化的经验相对丰富。本文以美国、日本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明确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调节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加快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等经验。同时,本文主要从运营试点、金融产品等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资本化的现状。我国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金融产品主要有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是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忽略信用属性的社会价值管理、未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原因,尚未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限制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和知识产权交易量快速增长。因此作者认为,设计一款产品机制更灵活,收益风险更优的金融创新产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设计以深圳市南山区为试点的知识产权期权基金,尝试完善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金融产品模式。其性质属于期权基金,“期权费”表现为区政府的既有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本基金的服务创新组合,“期权的行权标的物”包含股权和收益权两部分,基金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来源于专利(技术)投资和企业股权投资。构建一个对于知识产权“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融资--企业化运营”的全新机制,以期为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金融产品提供有益指导,最终形成法律保护无死角,政府管理低成本高覆盖,社会效益与投资风险控制相得益彰的科技金融管理机制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