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除了引发教育界广泛讨论外,更是社会热点之一。关于“减负”的各种政策层出不穷,所引发的争议也愈演愈烈。在减负这项系统工程中,减轻受教育者的作业负担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为更好减轻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笔者抽取了安徽省H市三所不同类型学校的四至六年级共计1507名学生作为试测样本,获取到有关真实情况。综合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描述性分析方式,探究了H市不同学校、年级之间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承受程度的差异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数学作业负担及作业设计的现状与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本研究为提升小学数学作业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与实际依据,也为完善其他小学学科的作业提供参照目标。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所收集数据,所得成果如下:1.不同学校、年级小学生在数学作业负担上区别明显。在数学作业正确率维度上,排名为县普通小学>市普通小学>市重点小学;在数学作业时间、作业数量、作业难度层次维度上均呈现市重点小学<县普通小学<市普通小学的趋势。2.从学校类型上来看,市重点小学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压力最小,而市普通小学的学生承受压力普遍高于其他两类小学,县普通小学对数学作业负担的整体感受介于前两类学校之间。3.从年级变化看,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程度和其所在年级总体趋势呈正相关,年级越高,学生感受到作业负担越重,基本趋势为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无论在数学作业时间或是数量维度,还是在作业正确率、难度层次维度上,六年级的学生均感受到较重负担和较大压力。4.不同学校与年级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除了在数学作业时间维度上学校与年级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外,在数学作业负担程度、数量因素、正确率因素、难度层次因素方面,学校与年级间都具备明显的交互效应。5.传统型数学作业设计占比畸高。如今学校作业的设计,仍摆脱不掉传统形式。数学作业多为教材配套练习册或课后习题,来源渠道单一;作业以教师统一布置为主,方式固化;类型僵化,书面形式作业占比过大。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收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不足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本文核心概念作出界定,并提出立论基础,为下文的研究分析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主要为研究设计,为调查H市小学生数学作业现状,该研究编制了包括作业负担和作业设计的《小学生数学作业现状调查问卷》,并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做了说明;第三部分,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包括对数学作业负担程度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数学作业设计的描述性分析、对数学作业负担程度的回归分析;第四部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在学校和年级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及影响作业设计的可能因素,进而得出,不同学校、年级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存在差异,传统型数学作业设计仍占据主体地位的研究结论;第五部分,针对调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把教师当作优化作业设计的突破点,从更新作业观念、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和管理水平、研发作业设计工具方面提出改进策略;最后一部分为研究反思为展望,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精准定位小学生数学作业现状的实证研究,依据数据证据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由于被试样本及自身的局限性,自编的调查问卷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之后的研究中,通过构建有关小学生数学作业现状的模型,进一步探究数学作业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深化对数学作业负担及作业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