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脲在甘蓝、白菜、西红柿和辣椒中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啶脲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害虫,尤其是水果和蔬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立氟啶脲在甘蓝、白菜、西红柿和辣椒中的残留测定方法对正确评价蔬菜中氟啶脲残留量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优化了氟啶脲残留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其次,研究了样品前处理方法;最后,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氟啶脲在甲醇中,在甘蓝、白菜、西红柿和辣椒中,在其检测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与以往测定方法的比较。主要试验结果如下:确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条件。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可变波
其他文献
黑豆蚜Aphis fabae Scopli广布全世界,多食性,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已知绝大多数类群的蚜虫具有内共生细菌-布赫纳氏菌Buchnera,共生菌被局限在特殊的结构—“含菌细胞”中,
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放线菌占相当大的比例。大多数种类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抗生素、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β-1,6-葡聚糖酶等)。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在农业生
亚洲玉米螟Ostri啊furnacalis是我国玉米、高粱等旱粮作物的重要害虫,对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主要依靠释放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
蝗虫的危害日益加重,利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蝗虫是生物防治蝗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虽然利用蝗虫微孢子虫灭蝗在生产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剂型。因此本
本试验对甘肃省东祁连山高寒地区禾本科牧草根际分离、筛选出的具有固氮、溶磷及分泌激素功能的九种促生菌的适宜温度、pH 值、光照、培养方式、耐盐性等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了各菌株的定殖能力及定殖动态,并采用16SrDNA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部分菌株的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和分类地位,得出以下结论: 1.促生菌的适宜培养条件 对禾本科牧草根际分离、筛选出的具有固氮、溶磷及分
本论文研究了温度、pH 和营养条件对棉花红腐病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分析了 4 个棉铃红腐病菌菌株和 6 个其他镰孢菌菌株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本文对2004~2005东北春麦区和山东、河北冬麦区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生理小种种群动态、毒力变异规律以及小麦生产品种(系)的抗病性(基因)进行了研究。
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现已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基地混合发生,为解析两种害螨的种间竞争关系,揭示害螨种群结构的演替规律,并为指导生产防治和掌握害螨抗药性发展趋势提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