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狗牙根群落、南荻群落、苔草群落、菰群落、芦苇群落、虉草群落等6种优势植物群落,进行逐月观测并采集生物量样品,通过测定湿地植物群落各组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种间以及各组分(叶、茎、枯落物和根系)生物量、碳储量分配关系及动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评估鄱阳湖湿地碳平衡,阐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对水位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春季生长旺盛期(4月)南矶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顺序是虉草群落(1213.2g·m-2)>南荻群落(912.04g·m-2)>芦苇群落(687.32g·m-2)>苔草群落(545.77g·m-2)>狗牙根群落(377.83g·m-2)>菰群落(306.78g·m-2)。(2)南矶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从秋季到冬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到了春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不断上升;从植物群落地上各组分生物量分配来看,秋冬季节茎(叶)>枯落物,冬春季则相反;植物群落茎与叶生物量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茎(叶)与枯落物生物量质量分数则呈负相关。(3)春季生长旺盛期(4月)南矶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地下根系生物量大小顺序分别是苔草群落(1296.44g·m-2)>南荻群落(555.25g·m-2)>狗牙根群落(537.36g·m-2)>虉草群落(341.6g·m-2)>菰群落(338.67g·m-2)>芦苇群落(284.48g·m-2),其中苔草群落地下生物量最大,占苔草群落总生物量的71.4%;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与群落总生物量呈正相关。(4)南矶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随季节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从群落根冠比方面来看,6种植物群落在生长季节(4月)根冠比大小顺序是苔草群落(2.33)>狗牙根群落(1.42)>菰群落(1.1)>南荻群落(0.61)>芦苇群落(0.41)>虉草群落(0.28),其中苔草群落最大,虉草群落最小。各群落根冠比季节变化明显,秋冬季节较大,春季较小。(5)春季生长旺盛期(4月)南矶湿地6种植物群落碳储量大小排列顺序是苔草群落(581.37gC·m-2)>虉草群落(542.29gC·m-2)>南荻群落(417.54gC·m-2)>狗牙根群落(333.66gC·m-2)>芦苇群落(300.89gC·m-2)>菰群落(229.29gC·m-2);植物群落碳储量分配呈现季节性差异,秋冬季节植物群落碳储量主要集中在地下根系部分,其中苔草群落和狗牙根群落的根系碳存储比例最大,分别约占了群落总碳储量的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