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一直是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由于高职教育课程研究起步较晚,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力度不强,以突出专业特色和职业优势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到位,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笔者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现状调查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展开研究。首先,把握研究现状及开发实践。一是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了解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归纳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运用调查研究法,以贵州M高职院校为个案,通过自制问卷,全面把握贵州M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运用SPSS和AMOS工具对调查数据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师生之间对本校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职能能力概念的认识、实践技能课程的实施四个维度,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有:学校领导、教师开发意识淡薄,重视不高;学生缺乏课程认知;学校课程设置有局限,学科课程结构比重大;资源保障不足;开发模式单一;校企合作存在形式化。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国家课程政策偏重理论知识学习;学校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弱化;开发主体教师学习培训不足,缺乏整体开发能力。其次,构建中观模型,开发在线职业体验课程和开展订单教育。一是在网络平台构建以学生体验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在线职业体验‘2×R’课程模块,使学生入职前对专业职业工作系统有一个整体认知和全面体验,达到尽快进行职业角色,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二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展“一校一企”、“一校多企”、“多校多企”于一体的“订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最后,探讨“两多两立”实践策略。一是从课程开发主体因素看,提出“多宣传、多学习”的“两多”策略。二是从课程开发管理机制看,提出“立组织、立保障”的“两立”策略。从而为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