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以民营机制进行管理运作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形式,它缓解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重大举措。独立学院能够调动社会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不增加和占用国家教育拨款的情况下,更快更好地扩大本科层次高等教育可利用资源。对国家教育机构关于独立学院的规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真研究独立学院的内涵、合作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组织结构和管理、办学条件和质量以及独立学院产权与投资模式等问题,对于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文共分五章。通过文献查询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力求探讨适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独立学院产权模式与投资模式,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论文选题的动因及选题意义,简要介绍了独立学院的现状以及独立学院产权与投资模式的概况,并提出了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技术路线。第二章介绍了产权及高等教育产权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以各级政府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公办高校的投资模式、以市场为办学主体所形成的民办高校的投资模式、以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为办学主体的独立学院投资模式,并探讨了独立学院与其他主要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根本区别。第三章讨论了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办学类型、本质特征以及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又着重分析了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以及产权制度与投资模式、投资模式与办学质量的关系。第四章深入分析了独立学院在产权及投资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产权不够明晰、投资主体责权利不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以及法人财产权制度的缺失等。第五章在分析借鉴了国外民办、私立高校产权制度与投资模式经验后,提出了选择并构建我国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与投资模式、完善独立学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