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发展研究——中挪比较视角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中,承载着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和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两大战略使命,然而,“双师型”教师数量上的严重缺乏和“双师型”教师水平的普遍偏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战略的有效实施,因此如何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师发展必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挪威在职业教育上的成功得力于教育发展的理念与政策,而且是本人的留学国家,因此以挪威作为比较借鉴的对象。 本论文由绪论和六章内容组成。 绪论涵盖了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缘起、文献综述、概念界定、资料选取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局限性和创新点等内容。 第一章集中探讨高职教师发展的理论问题。通过高职教师发展模式的历史变迁、高职教师发展的两个普遍命题和两个理论体系分析,进而提出高职教师专业的独特性。 第二章探讨中挪高职教师的实践与现状。首先从国际背景下论述高职教师的现状和问题,即普遍性的角度入手,进而将视角转移到中国和挪威,分析两国高职教师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第三章分析中挪高职教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是控制职教师资培养的重要过程,通过课程保证出口质量。本章分析了中挪两国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 第四章比较中挪两国高职教师的在职教育。通过两国在职教育的政策、目标、机构和内容的比较,提出两国的特色所在。 第五章进一步深入分析挪威高职教师发展的背景,因为制约高职教师发展的问题常常根植于主题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事物,因此本章通过挪威的历史、政治制度、文化和高等教育发展四个方面来看挪威国家追求平等的过程。 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性部分,提出“协调性”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高职教师发展中需要努力奋斗所要达到的一种目标,并逐一分析四组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的协调性,论证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职教师发展之本质。
其他文献
制度问题是发展党内民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加强了技术技能的训练,但缺少对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视。为满足个人对不断变化着的职业世界的适应,在能
在高职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
学位
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催生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双转移”战略的提出,要求职业技术教育
伴随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的主体意识增强,自我的发展作为一种自我教育手段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探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