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生脉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dh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合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进而说明黄芪注射液合用生脉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安全有效的良好方法。并对该治疗方法的有效剂量、疗程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将辨证为气阴两虚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例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各30ml)和对照组(共2组):1组(黄芪注射液30ml)、2组(卡托普利75mg/d,每次25mg)。各组均严格糖尿病肾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达标水平。(按照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制订的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各组均以28天为一疗程。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6.6%,对照组1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2组有效率为53.3%,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各组病例尿蛋白排泄率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1、2组比较下降程度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1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比较(P<0.01)。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症状积分优于两组对照组(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合用生脉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其疗效优于单用黄芪注射液,卡托普利组。研究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合用生脉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安全有效的良好方法。
其他文献
1.研究背景及目的: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紊乱导致的肝脏和神经功能受损的疾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便秘提供新思路。  方法:筛入符合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隔药灸脐组)与对照组(针刺组)各
目的:  开放性骨折的感染率高于闭合性骨折,骨科感染将会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对开放性骨折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上亦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早期清创外支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