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家庭资产不平等和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问题。在经历了存款时代和房地产时代之后,金融资产正崛起成为我国居民家庭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金融资产合理的配置方式和均衡的分布对实现居民家庭资产的增值保值、缓解全社会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国现阶段家庭金融资产在不同经济环境和不同经济地位家庭中的分布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如果存在,导致这种不平等形成的机制是什么?本文将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异质性角度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代内不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代际传递角度对这种不平等在长期内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首先,本文借助Bewley模型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在无限期界的Bewley模型中,通过引入借贷约束和异质性假设,从预防性储蓄动机角度解释了家庭金融资产分布差异形成的原因,较传统的完全市场和同质性假设更贴合经济现实。在世代交叠的Bewley模型中,通过考虑生命周期特征,从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角度阐释了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在长期内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机制,将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问题的静态分析扩展到动态分析上。其次,本文基于CFPS数据库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代内分布和不平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验证无限期界Bewley模型中的相关结论。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以风险性较低的现金和存款为主,预防性储蓄动机是我国居民家庭积累金融资产的主要动力;城乡家庭、不同分位阶层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经济环境和经济地位的异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家庭金融资产的代内差异;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较收入不平等更严重,且在短期内不易被改善。最后,本文实证检验了世代交叠的Bewley模型中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在长期内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机制。代际弹性系数的估计结果表明,各组样本家庭货币资本的代际流动性都较低,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可能会在长期内存在;代际弹性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货币资本的直接传递比通过人力资本的间接传递对代际弹性系数的贡献度更高,农村家庭和低分位阶层家庭的经济地位不易被改善;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将在长期内存在并且具有继续恶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