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载体制备及在CHO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h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药物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开发适合动物细胞培养的载体及其相应反应器,是目前动物细胞培养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稳定性,在医药、食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以天然胶原蛋白为原料,采用铬、甲醛、戊二醛改性试剂以及铬-戊二醛、铝-植物单宁复合改性试剂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继之以湿热灭菌处理改善胶原蛋白理化性质,特别是胶原蛋白的收缩温度和膜通透性,制备动物细胞培养载体。然后,在不同载体上培养 CHO 细胞,通过载体的贴壁实验、细胞葡萄糖代谢速率以及目的蛋白——促红细胞生长素(Erythropoietin, EPO)浓度对不同培养载体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对培养过程中细胞代谢的主要参数——葡萄糖代谢速率以及 EPO 浓度进行监测,通过这两个参数的变化对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培养周期进行预测。总结上述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 戊二醛改性胶原蛋白经热处理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性质,同时表面性状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再经过湿热灭菌处理,其性状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其上述性质使其可以用于动物细胞培养载体的制备。2. 戊二醛改性胶原蛋白膜的通透性最好,对 BSA 为 2.47 mg·cm-2·h-1,对溶菌酶为 7.26 mg·cm-2·h-1,远高于天然胶原蛋白膜及其他改性剂改性膜对两种蛋白的通透性。3. CHO 细胞在胶原蛋白载体上进行贴壁,3 小时内完成贴壁过程,之后延长贴壁培养时间对贴壁效果没有更大的影响,说明细胞在胶原蛋白载体上的贴壁比较牢固,不易从载体上脱落。4. CHO 细胞在胶原蛋白膜载体上培养时,葡萄糖的代谢速率最高时达到 14.2mmol?ml-1?h-1,培养 10 天后 EPO 浓度达到 282 U/ml,相对于 C-DISK 培养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提高 16%,EPO 表达量提高近 30 %;相对于 A-DISK 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提高了 13%,EPO 表达量提高近 18 %。5. CHO 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同的葡萄糖代谢速率,反映细胞的代谢水平和目 I<WP=5>的蛋白的表达强度,但这种反映并不是同步的,蛋白的代谢周期要比葡萄糖的代谢周期滞后 1-2 天,因此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可以用葡萄糖的代谢速度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预测,对细胞的生长和目的蛋白的生产进行调控。6. 胶原蛋白膜载体成本约 2.0 RMB/g, 仅为进口 A-DISK 载体价格的 5 %;自制 C-DISK 载体成本约 0.2 RMB/g,仅为进口 A-DISK 载体价格的 0.5 %。综合改性胶原蛋白膜载体在细胞生长及目的产物表达方面的优势,确定新型胶原蛋白膜载体性价比优于 C-DISK 及进口 A-DISK 载体。
其他文献
近年来,菜用香椿栽培开始快速发展,但尚无作为菜用的成片种植,其栽培技术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高效、生态香椿种植技术研究尚属首创。为了更好地发挥香椿产业优势,加快在我市农业增产
<正>17世纪中叶,中国正处于改朝换代的持续动乱中,大批不满清朝统治的民众迁往海外,从东北亚的朝鲜、日本,到东南亚的安南、柬埔寨、暹罗,乃至马来半岛、印尼和菲律宾群岛,都
会议
话说英雄张兢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
<正>今年"两会"对吴云波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他和总书记仅隔一人坐。见到记者,通辽市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理
艾略特笔下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无限性特征,采取现代主义时空观,紧紧围绕主题实现了最大可能的抽象与延伸,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情歌,代之以主人
男女童均等教育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大问题。虽然建国后女童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在教育目的、教育机会、教育内容、教育策略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男女
研究和调控界面接触角一直以来都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调节接触角制备出的超亲水材料、超疏水材料也被应用于众多领域中,可以说具有特殊界面的材料己经深入到人类生活
为实现通信保障航天器的大范围轨道机动,提出了融合遗传和蚁群算法的通信保障航天器机动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空间飞行器的轨道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遗传算法和蚁群
<正>提前带你进入5G时代,为你展现2020年之后的移动通信新图景谨向所有:关注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的读者有志对5G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将会参与未来5G网络建设的技术人员高等院
目的:观察通腑泄浊祛瘀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浊瘀互结证)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该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