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翻译视角下《红楼梦》习语英译对比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它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红楼梦》在语言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使用了丰富多彩的习语。在《红楼梦》众多的译本当中,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其妻戴乃迭共同完成的译本和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与约翰·闵福德的合译本一直受到译界广泛的关注,对两个译本进行的对比研究也层出不穷。厚翻译这一术语于1993年由美国翻译学者克瓦米·安东尼·阿皮亚提出,但是直到21世纪初,他的观点才又被英国翻译理论家西曼·赫曼斯重新提出。  本文从厚翻译的视角出发,以2012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由霍克思英译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和2003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由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为研究文本。先从《红楼梦》中文底本中找寻410个汉语习语的例子,然后从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选取410个相对应的译文,并在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找出同样原文所对应的译文。对找到的例子进行分类、统计,比较两个译本在习语翻译上的共性与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  经过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在对《红楼梦》中的成语进行翻译时,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位译者采用意译进行翻译的例子都要略微多于采用直译进行翻译的例子;在对《红楼梦》中的谚语进行翻译时,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位译者采用直译进行翻译的例子都要远远多于采用意译进行翻译的例子;在对《红楼梦》中的惯用语和歇后语进行翻译时,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位译者采用直译进行翻译的例子都要略微多于采用意译进行翻译的例子;在对《红楼梦》中的俚语进行翻译时,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位译者采用意译进行翻译的例子都要远远多于采用直译进行翻译的例子。除了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手法,两位译者在对《红楼梦》中的习语进行翻译时,也考虑使用了同义习语借用、注释、保留意象、删除意象、改变意象、略译、增译等其他策略。  同时在霍克思和杨宪益的译文里,厚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杨宪益在成语和俚语的英译中多运用解释性的文字对习语进行说明,而霍克思则在成语、惯用语和俚语的英译中多运用解释性的文字对习语进行说明;第二,注重在译文里体现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的异同。杨宪益在佛教成语的英译中更注重在译文里体现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的异同,而霍克思在对一些中国文化的特色名称的英译中更注重在译文里体现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的异同;第三,杨宪益和霍克思在俚语和歇后语的译文、部分习语的结构和韵律处理上强调翻译过程中突出习语的细节;第四,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体现译者的主体性。霍克思和杨宪益的译文中主要体现在译者是选择是否译出原习语的含义,通过何种方式译出,是否增加自己对原文的主观解释等方面。论文最后对典籍英译中的习语英译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输送带行业科学发展,倡导节能、安全、环保的前提下,重点对于耐高温橡胶输送带的配合新助剂材料进行阐述,还分析了相关尼龙66帆布性能及其在橡胶输送带的应用进行,
本文论述了化学镀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化学镀新技术及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冷战之后,尤其是9/11事件后,公众舆论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此背景下,布什政府为赢得公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以强有力的措施与手段对公众舆论加以操纵。本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