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条件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与制度变革之间存在着互动,在专利领域也不例外。科技进步必然促进专利制度的进步,技术变革必然影响专利法的发展,从而产生没有出现过的保护客体和专有权利。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逐渐从研发的绝对工具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实体,参与创新的程度日益加深;以机器学习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类认识、改变自然的能力,也为人类创新提供了新的场域,实质性地改变了创新链条,对现有专利制度的客体范围、主体资格和授权条件等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专利授权的实质条件是专利制度和技术保护的平衡器,也是对技术保护和技术创新的控制阀,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回应技术发展的冲击,并结合技术发展程度与产业发展水平,调整和因应专利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专利授权实质条件的制度和策略,对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相关发明创造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涉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本身的新发明;二是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明;三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下完成或创造的新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本身的新发明以及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明是否应纳入专利客体范围实质上是对方法或程序进一步运用于创新过程的判断,关乎对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度和保护强度。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下完成或创造新发明的涉及到创新过程的质变,直接影响到专利授权实质性条件中“三性”的判断。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以下问题:第一,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发明专利适格性问题。人工智能发明如果想得到专利法的保护,其必须落在专利法所能保护的客体范围内。我国实施的专利法第2条、第5条以及第25条分别就专利保护客体范围进行了界定。技术方案并不因有人工智能参与就发生变化,因此人工智能发明是否属于专利法第5条所列举的违反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情形按照既有规则即可判断。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发明面临专利法第2条和第25条的挑战更为严峻。专利法第2条要求拟获得专利保护的客体是一种“技术方案”。人工智能发明依赖“算法+大数据”,若只是一味的追求参数的自由组合来输出“技术方案”,则难以称之为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方案”。因此,需从“技术问题、技术手段、技术效果”三个角度考察人工智能发明是否属于“技术方案”以获得专利法的保护。因人工智能发明包括计算机算法以及计算机程序,所以导致其很有可能受到专利法第25条“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责难。不过,计算机程序或算法是独立于人脑,运行计算机的具体方法步骤,并非抽象思维规则,其作用于计算机装置,改变了计算机内电子、电磁等物理状态并最终以数据变化显示出来,符合“对计算机外部对象或内部对象进行控制或处理”的“物质状态改变”的要求。因此,将其作为专利客体范围有其正当性。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对专利“三性”判断的影响与标准重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专利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的判断问题,也涉及到作为其前提的现有技术的公开与范围问题。就人工智能发明对专利授权的实用性挑战主要体现在:深度学习及其输出不可预测性,影响了实用性判断标准中“再现性”的要求;训练数据及其规模不饱和性对“积极效果”的实现。为保证专利权授权标准在发明成本降低情况下仍可对各方利益进行平衡,就实用性而言,因可再现性仅要求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按专利说明书的记载可再现该技术,故深度学习的不可预测性并不影响技术方案的可再现性;而应以“有用牲”标准代替“工业性应用”标准;就人工智能技术对专利授权的新颖性影响在于:人工智能检索与其自动生成文本等技术不仅对现有技术的公开而且对现有技术的范围造成挑战,进而影响对新颖性的判断。在理论上,现有技术范围并不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改变。在现实中,因人类与人工智能检索能力的差异和以人类检索能力作为标准衡量人工智能发明的新颖性,导致人工智能发明轻易符合当下新颖性要求,引起人类发明者的不满。为此,可在新颖性审查时,坚持绝对新颖性的要求,以人工智能检索比对统一新颖性审查标准。就人工智能专利授权创造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因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不均,难以确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技术水平;大数据挖掘技术模糊了“现有技术”领域的界限,给创造性判断带来了不确定性;超级检索和无限联想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研发创新过程的技术方案的组合和启示更易实现,创造性标准的调整关乎自然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空间的调整,涉及到对技术方案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进而关系到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促进和推动力度,这些都需深入探讨。在创造性判断标准体系的重构中,应坚持创造性既是划分创新层次的基线,也是判断社会平均利润与超额利润的标尺。从经济学角度看,应避免人工智能所有者借人工智能发明进行超级垄断,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工智能创新环境。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确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技术水平的必要要素,“现有技术”领域的界限将被打破,使得现有技术由单一领域向多维化空间拓展,同时适当审慎提升创造性判断标准。
其他文献
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中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数量不足、经费不够、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将农村公共文
目的:利用仪器分析方法鉴定和研究动物药的真伪及内在质量的控制。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浓度为0.5%的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9nm,柱温室温,用"计算机辅助相似
同音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概念,从20世纪50年代起,不断有专家学者对同音词进行过不同的界定。但迄今为止,关于同音词,无论在理论上(如定义),还是在实践上(如具体的某一组词汇属
目的:探讨11C-蛋氨酸PET-CT在复发胶质瘤的诊断以及放射治疗靶区规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经头颅MRI增强扫描诊断为复发的胶质瘤患者行11C-蛋氨酸PET-CT检查,并通过开颅
单克隆抗体有很多功能,它不仅能够用于诊断、鉴别和治疗疾病,还能够用于研究肿瘤的组织发生、分化和分类等问题。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能够减少
珠三角"都市型绿道"的"绿色、生态、宜居、幸福"的理念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绿道的建设及使用处于探索时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广
社会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国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河南大学图书馆以多元文化服务的理念全面进行特色建设实践,使图书馆各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正常中晚孕期胎盘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150例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或宫底的正常孕妇,孕周22~40周,取得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包
《生死场》是萧红在民族兴亡关头 ,通过对生与死的探讨 ,从而进一步展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探究 ,对民族自立潜在障碍和落后文化心态的历史反思。在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中 ,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