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通过比对不同运动方式下消渴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验证脏腑养元功对消渴病有积极的干预作用,为消渴病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脏腑养元功、普通运动、对照组(不干预日常生活方式)3种不同锻炼方式对消渴病患者的临床干预进行观察。脏腑养元功组受试者锻炼,每周三次;普通运动组受试者选择走步运动,步速,每周三次;对照组不改变患者日常生活方式,仍然维持其较低运动的水平状态。实验干预持续14周。分别检测实验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同时,对消渴病受试者的中医临床诊疗主要症状变化,包括口渴、疲劳、多汗、多尿、情志不畅、多食易饥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生化指标方面:脏腑养元功组、普通运动组实验干预前、后对比发现,三项指标均有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脏腑养元功组与普通运动组实验干预后对比发现,三项指标均有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症状方面:脏腑养元功组实验干预前、后对比发现,口渴、疲劳、多汗、情志不畅、多食易饥患症状的人数均有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多尿症状的人数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普通运动组实验干预前、后对比发现,口渴、疲劳患症状的人数均有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多汗、多尿、情志不畅、多食易饥症状的人数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干预前、后对比发现,口渴、疲劳、多汗、多尿、情志不畅、多食易饥患症状的人数无明显变化,无差异。脏腑养元功组与普通运动组实验干预后对比发现,口渴症状有极显著性差异,症状明显改善。疲劳、多汗、多尿、情志不畅、多食易饥症状人数减少,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处理无差异。结论:1.脏腑养元功和普通运动均可改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等三项生化指标,实验后均较实验前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实验后脏腑养元功组各项指标较普通运动组要低(P<0.05),效果是脏腑养元功组对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的控制要明显优于普通运动组。2.脏腑养元功和普通运动均可以改善口渴、疲劳、多食易饥症状,脏腑养元功亦能较好调节多汗、情志不畅等,说明脏腑养元功对消渴病主要症状的干预明显优于普通运动。3.在单纯起始量降糖药二甲双胍基础上增加运动方式干预会得到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