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波是一种波长介于0.03mm~3mm,频率处于0.1 THz-10 THz(1 THz=10~122 Hz)这一区间的电磁波。由于它的特殊频谱位置,太赫兹辐射既有微波的特点又具有部分光学理论的特征。利用太赫兹波波谱的性质可以实现无损检测和质量控制,太赫兹脉冲成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拥有很多不同于微波、核磁、X射线等传统物理成像领域所不能及的特点。诸如波长比无线电频率更短,光子能量非常低,可以广泛应用于造纸和聚合物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艺术保护等各个方面。太赫兹脉冲成像是太赫兹成像的两种方式之一(另一种为太赫兹连续波成像),与连续波成像相比,脉冲成像可以获得目标样品的时域信息和相位信息,并且在高频段拥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反过来连续波成像虽然成像速度快却无法得到样品的物质成分,分辨率不高。目前,时域脉冲成像系统仍然是采用逐点采样成像,近几年随着压缩感知技术和边缘检测技术的发展。欠采样技术应运而生,采样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有Z型和S型扫描取点等方式。本次实验利用S型扫描和光谱降维识别算法。本课题以太赫兹时域脉冲成像技术为基础,重点在于小范围领域快速成像,图像目标恢复。同时结合光谱降维识别改进了传统的逐点成像算法。论文要点归纳如下:1.着重对太赫兹时域脉冲成像的发展和背景进行深入探讨。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系统各部分发展现状。包括光学理论、参量源、器件、图像算法等,还有模式识别算法在太赫兹光谱分析的最新应用进展,以及这些领域的最新成果推进时域脉冲成像的进步,预测了该成像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本次实验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条件。2.详细介绍本实验的系统组成设备,包括激光器参数性能、光谱仪光路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远程控制端各部分职能。阐述了本章成像实验过程,包括对银杏叶的介绍和实验目标、实验要求以及相应对比实验所需条件。详细介绍计算机控制端如何处理成像数据。为后续实验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撑。3.主要是对太赫兹光谱相关算法做一个全面基本的阐述,包括支持向量机、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及相应的光谱分析实验结合本文具体问题,讨论以上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针对三个实验结果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光谱识别方案。着重介绍了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KPCA)在实验中的效果。具体分析了样品光谱在训练后的结果,并决定采用该方法作为本文算法一部分。4.从压缩感知理论探讨太赫兹图像问题,主要涉及压缩感知的步骤框架,重点介绍了图像重构技术。依照本文设备和样品以及测试要求同样选取了三种重构算法:正交匹配追踪、子空间追踪、SL0。通过三个实验的对比结果,认定子空间追踪算法非常适合作为本文创新应用的载体。然后我们将改进的子空间追踪与上一阶段的KPCA算法结合于硬件和软件中。实现了智能采集,实时重构,利用光谱分析识别对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欠采样成像做出改进,摒弃传统的机械式扫描和逐点式成像技术。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本方案所需时间和生成的图像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5.根据前面实验结果,对其做出结论并预测未来太赫兹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