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己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全世界范围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和水资源的持续减少,对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研究不可避免。它可以作为流域水环境与沿河地区经济发展是否相协调的判断依据和研究其综合协调对策的理论性基础。本文首先论述水环境容量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基本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型,然后介绍了穿紫河水功能区划结果,同时通过对穿紫河的水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出主要污染参数,即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污染物指标。分别应用一维水质模型和二维水质模型对穿紫河进行了水环境容量计算,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剖析。最后计算了穿紫河各河段的污染物消减量,在对总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穿紫河水污染总量控制方案。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2001年和2009年常德市环保局对穿紫河流域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对穿紫河8个河段进行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穿紫河总体水质属劣V类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在水质评价过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BOD5、COD、氨氮三种污染物作为本次计算的计算因子。(2)对穿紫河各计算河段分别进行一维和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并在这两种计算方法下得到两种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分别为:①穿紫河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BOD5:238.77t/a, COD:454.48t/a,氨氮:53.54t/a。②穿紫河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BOD5:178.90t/a, COD:298.80t/a,氨氮:33.40t/a。(3)通过对一维计算和二维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采用一维和二维计算方法对穿紫河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理论上都是可行的;无论是一维计算结果还是二维计算结果,现阶段排入穿紫河的污染物量均超出了穿紫河的水环境容量;采用一维模型计算时,计算出的三种污染物指标水环境容量值均大于二维模型计算值,这说明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能力较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要低。(4)底泥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会释放有机物,影响河流的水质及水环境容量,释放的有机物分为表面静态释放量和原始底泥冲悬释放量两部分。(5)通过建立的水质模型,对穿紫河进行水质模拟计算,依据相应削减原则,结合穿紫河的水环境容量,对污染物总量进行削减,从而使各个河段达标排放,穿紫河水质达到功能区划(Ⅳ类水)的要求。根据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穿紫河污染物总量削减结果如下:BOD5排放总量为359.88t/a、水环境容量为178.90t/a、消减总量为180.98t/a,总的消减率达到50.29%。COD排放总量为748.28t/a、水环境容量为298.80t/a、消减总量为449.48t/a,总的消减率达到60.07%。氨氮排放总量为108.04t/a、水环境容量为33.40t/a、消减总量为74.64t/a,总的消减率达到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