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同,随着时代的变革对人才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21世纪之初欧盟就提出了“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框架,之后其他各国或组织也陆续提出了本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也在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可见,核心素养是21世纪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或关键品格。我国当前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以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多元能力和高水平思维。项目式学习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将教材零散、孤立的知识点整合成“项目”,围绕驱动性问题或任务,由学生进行一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习得知识、获得能力,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多为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以及评价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情况如何,是否愿意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及能否很好地适应项目式学习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因此,为了调查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适应性现状并帮助教师提高其适应性,本研究从理念适应、态度适应、能力适应、环境适应以及行为适应五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展开编制了一份中小学教师对开展项目式学习的适应性调查问卷。问卷通过编制、试测、检验以及修订之后,对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问卷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别的中小学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适应性存在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理念适应、态度适应、能力适应、环境适应和行为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探析。最后,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当前中小学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能力适应和环境适应方面,因此在推广项目式学习时应该更多的关注到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课堂控制能力、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能力、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能力、课程重构能力以及项目式学习实施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对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需要多鼓励、多表扬,不应该采取压力政策,应该为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环境的支持。(2)教师的性别、学历、执教学科、职称不是影响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适应性差异的主要因素。(3)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适应性会受到教师年龄、专业背景、执教年级、教龄、职务、参与项目式学习的时间和情况,以及是否接受过项目式学习培训的影响。(4)本研究发现教师能力适应、理念适应和态度适应对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行为适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环境适应则对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行为适应没有显著性影响。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行为适应主要由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决定,理念适应次之,态度适应的决定作用最小,而环境适应对教师的行为适应没有明显的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