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国外已经被提出并发展了多年,它不仅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充分地说明了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正确性、先进性与适应性。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善,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还存在一定的磨合期。在此条件下,财政部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虽然在内容框架上已经和国际上有所趋同,但是与国际上相比,国内对公允价值理论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实践方面的应用还存在一定欠缺和差距。因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分析和探讨,增加我们对它的理解、认识和应用,同时为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环境,提供了合理的建议。文章在第一部分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这部分首先分别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外的发展演化过程及现状,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现状,在此研究背景下得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基本概念的分析,笔者整理了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总结并归纳了对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及其属性的初浅看法。接着本文的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探讨了公允价值的根基——决策有用观,并分析了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以及经济收益观理论。在第四部分,介绍了常用的计量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并详细地分析了三种方法中包含的具体方法,还对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剖析。最后为推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与实施,针对如何提高计量中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经过初步探讨和分析,笔者将自己对公允价值的几点认识归纳如下:一是本质特征方面,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价格,它具有现时的、动态的、不完全估计的特点。二是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公允价值,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才能把公允价值展现的更完全和更充分。三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完美结合,这也是从广义角度上对公允价值的看法。四是认为对计量手段和方法的完善是对公允价值更贴近表达的一种追求,在没有活跃市场时,计量方法越可靠就越能表达公允价值,本文通过借鉴资产评估方法,来丰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另外,还得有一些政策上、管理上以及人员素质的配合,根据我国的现状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笔者认为的合理的解决办法。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执行之际,通过本文对以上内容的初浅探析,希望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尽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