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博物馆线上展览交互体验设计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展览形式带来了革新,传统博物馆利用数字化、虚拟化技术,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发展出基于实体展陈空间的线上展览。线上展览化解了传统博物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博物馆展览内容,进一步满足了大众的观展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博物馆的展览宣传效果。但当前博物馆对于线上展览的展示依旧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线上展览的交互设计主要表现在对实体空间的还原,而忽略了观众的体验感受,未能很好的满足线上展览情境下的观展需求。因此,博物馆线上展览中的交互体验仍需要深入研究与实践。本课题基于情境认知理论,首先对国内外情境认知理论、线上展览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通过对博物馆线上展览案例调研,从应用技术、展品内容形式、导航方式等方面总结国内博物馆线上展览的现状和不足。并探讨情境认知理论对于线上展览的价值意义。其次,开展基于博物馆线上展览的用户调研,从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角度,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用户角色模型等研究方法对用户进行深入调研,收集用户在线上观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需求,依据用户观展特征构建出休闲型与学习型用户角色模型,并依据用户体验EPI模型归纳出用户观展过程需求,进而分析出设计机会点。最后根据情境要素,提出博物馆线上展览交互设计策略。在情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线上展览和目标用户的深度调研,针对性提出设计策略:基于用户情境创造体验认知动机、基于环境情境创造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基于任务情境营造丰富情感体验。依据设计策略,以《大元处士——吴越王后裔钱裕》展览为案例开展线上展览微信小程序设计实践,从产品功能、交互系统、视觉呈现三方面开展设计实践,并通过了可用性测试,为博物馆线上展览体验优化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我国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创业企业,以缓解其创新发展的融资困境。为探究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功能的实现情况,本文基于拔靴分样本滚动窗口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运用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政府投资基金设立与种子轮、天使轮科技型企业创投项目的月度数据进行研究。实证检验发现:(1)在部分区间内,政府投资基金能够发挥“领头羊”作用,引
非亲缘脐带血移植是治疗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移植方式之一,但脐带血移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造血干细胞 (HSCs)数量不足,特别是成人患者受到脐带血干细胞数量的限制,导致造血及免疫恢复延迟,非复发死亡率升高。体外扩增脐带血HSCs (UCB-HSCs)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模拟骨髓造血龛 (niche)这一生态位使HSCs在体外进行自我更新增殖,而间充质干细胞 (MSCs)正是造血龛的重
偏高水分玉米较其他谷物贮藏难度较高、贮藏时间短、易生虫霉变、品质劣变速度较快。寻求适用性高、安全环保的绿色储粮技术可以减少贮藏期间玉米损失、降低化学药剂残留率、提高玉米贮藏品质;严格把控玉米品质控制能够进一步延缓玉米品质劣变、提高整体储粮品质。围绕了偏高水分玉米贮藏特性及其贮藏期间品质控制,综述了近年来偏高水分玉米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做出展望。
为解决现有并网型微电网对于大规模、多区域的分布式电源的有效利用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双碳”目标背景下面向并网型微电网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优化调度模型,在考虑分布式电源运行时碳排放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调度成本和运行效益为目标函数,以源荷供需平衡和系统、设备运行限制为约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优化调度模型可有效地控制区域分
如今,网络经济迅速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也对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国际经济贸易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网络经济与GDP及人均收入的关系,并分析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开启,各个企业纷纷探索适合自身的债转股模式,但是由于市场化债转股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因此真正顺利实施的很少。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市场化债转股主要运作模式基础上,以中国重工"两步走"市场化债转股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实施"两步走"模式的动机及过程进行分析,接着对"两步走"模式的优势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两步走"模式市场化债转股发展的建议。
从儿童视角出发,结合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意蕴,以“关注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为环境创设思路,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梳理出“走访调研、畅想环境、添置设施、关注需要、顺应发展”环境创设策略,使环境不仅反映出儿童、课程、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成为“自主流动、多元互动、生命灵动”的儿童生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