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人侧脑室颞角在CT横断面上的位置和形态,测量侧脑室颞角宽度、侧裂池宽度、颞叶脑沟数目及颞叶皮层CT值,探讨其年龄相关性,研究颞叶生理性萎缩的特点。
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8年2月期间15-90岁健康成年人,检查过程中选择同一机型、相同扫描基线、相同的扫描参数,数据测量过程中使用同一图像处理系统,在相同层面做相应的测量,测量方法标准化,测量结果精确度一致,距离单位为mm,精确到整数位,脑沟数目取整数位,CT值单位为HU,ROI=10.49mm2,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数。采用Hispeed Dual螺旋CT机,LINUX图像处理系统,每个受试者均接受轴位CT平扫,扫描基线采用眶耳线,层厚5mm,层间隔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显示野为25.0cm,矩阵512×512,不使用增强对比剂。观察测量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双侧侧脑室颞角与水平标志线和垂直标志线的间距,双侧侧脑室颞角宽度,双侧侧脑室颞角形态,双侧侧裂池宽度,双侧颞叶脑沟数量,双侧颞叶上、中、下回皮层CT值等,测量标准为:水平标志线:两前床突间连线延长。侧脑室颞角与水平标志线间距为颞角前缘顶端与水平标志线的垂直距离。垂直标志线:双侧经蝶骨小翼中点与水平标志线的两条垂线。颞角与垂直标志线间距:颞角前缘顶端与垂直标志线的垂直距离。侧脑室颞角宽度:颞角前缘顶端与内缘的垂直距离或最大距离。颞叶脑沟数目:与侧裂池水平段同层面的颞叶脑沟数目。侧裂池宽度:取侧裂池体部中点的宽度。颞叶皮层CT值:分别测量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皮层的CT值。选择前床突层面测量颞角的形态、位置及其宽度,选择侧裂池体部最大层面测量侧裂池宽度、脑沟数目及颞叶皮层CT值。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版软件分析,包括总体指标描述,各组指标间比较的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所有数据以X±5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1.受试者共218例,218例受试者中男性108例,女性110例,年龄15-88岁,平均年龄55岁。
2.双侧436个颞角中222个(50.9%)是逗点形,87个(20%)是点状,右侧颞角52.8%为逗点形,左侧颞角49.1%为逗点形,其次为点状和三角形,双侧分别为17.9%,22%,7.8%,9.2%。
3.颞角与垂直标志线间距平均值:女性右侧(7.45±2.55mm),左侧(6.09±2.85mm),男性右侧(7.48±3.44mm),左侧(7.03±3.06mm);颞角与水平标志线间距:男性右侧(10.65±3.37mm),左侧(12.19±4.09mm),女性右侧(10.22±3.59mm),左侧(1 1.9±3.38mm)。
4 颞角宽度:男性右侧为(3.97±1.5 1mm),左侧为(3.89±1.82mm),女性右侧为(3.88±1.78mm),左侧为(3.64±1.66mm),各年龄组分别为15-19岁(3.83±1.83mm),20-29 岁(3.13±1.15mm),30-39 岁(3.50±1.09mm),40-49岁(2.59±1.1mm), 50-59 岁(3.67±1.24mm), 60-69 岁(3.62±1.47mm),70-89岁(4.62±1.86mm),参考值范围为(0.92-6.78mm)。 5 侧裂池宽度:男性右侧为(4.61±2.03mm),左侧为(5.07±2.19mm),女性右侧为(4.46±1.92mm),左侧为(4.56±1.87mm),各年龄组分别为15-19岁(3.33±0.75mm),20-29岁(3.45±1.27mm),30-39岁(3.25±1.12mm),40-49岁(3.91±1.25mm), 50-59 岁(4.15±1.42mm), 60-69 岁(4.96±1.39mm),70-89岁(6.46±1.80mm),参考值范围为(1.11±8.25mm)。
6 颞叶脑沟数目:男性右侧为(3.23±1.64个),左侧为(3.32±1.84个),女性右侧为(2.61±1.68个),左侧为(2.65±1.51个),各年龄组分别为15-19岁(1.25±1.04mm),20-29岁(1.08±0.9mm), 30-39 岁(1.07±0.92mm),40-49 岁(2.18±1.17mm), 50-59 岁(3.05±1.40mm), 60-69 岁(3.47±1.45mm),70-89岁(4.17±1.18mm)。
7 颞叶皮层平均CT值:男性右侧(37.93±2.15HU),左侧(37.68±2.25HU),女性右侧(37.45±2.15HU),左侧为(37.31±2.01HU),各年龄组分别为15-19岁(37.88±1.93mm),20-29岁(37.94±1.62mm),30-39岁(38.42±1.54mm),40-49岁(38.48±1.75mm),50-59岁(37.88±1.85mm),60-69岁(36.91±1.96mm),70-89岁(36.72±2.18mm),参考值范围为(33.67-41.51HU)。
结论:
1.双侧颞角大多呈逗点形,右侧为52.8%,左侧为49.1%,其次是点状和三角形。
2.女性的右侧颞角较左侧稍偏外侧约1.4mm,配对t检验P<0.01,男性双侧无显著性差别,配对t检验 P>0.05;左侧颞角较右侧颞角略偏向枕部约1.61mm,配对t检验 P<0.01,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P>0.05。 3 颞角宽度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P>0.05,颞角宽度双侧无差别,配对t检验P>0.05,其参考值范围为(0.92-6.78mm);双侧颞角宽度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双侧颞角宽度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分析 r=0.265,颞角宽度=2.506+0.024×年龄(岁),P<0.05,随着年龄增长其宽度呈轻度上升趋势。
4 侧裂池宽度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P>0.05,男性双侧侧裂池宽度有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P<0.05,双侧侧裂池宽度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双侧侧裂池宽度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分析 r=0.602,侧裂池宽度=0.968+0.067×年龄(岁),P<0.001,随着年龄增长其宽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5 颞叶脑沟数目在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别,独立样本t检验P<0.05,平均脑沟数目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颞叶萎缩男性要多于女性,双侧颞叶脑沟数量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颞叶脑沟数目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分析 r=0.622,颞叶脑沟=0.417+0.061×年龄(岁),P<0.001,随着年龄增长脑沟的数目呈明显上升趋势。
6 男女双侧颞叶皮层平均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P>0.05,颞叶皮层平均CT值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P>0.05,颞叶皮层平均CT值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1,颞叶皮层平均CT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分析 r=0.3,颞叶皮层CT值=39.625+(-0.035)×
年龄(岁),P<0.01。 7 经过比较侧脑室颞角宽度、侧裂池宽度及脑沟数目随年龄变化曲线,大致可以得出在颞叶生理性萎缩进程中,侧裂池宽度和颞叶脑沟数目变化较颞角显著,也就是随年龄变化颞叶外侧萎缩较内侧显著,颞叶外侧发生萎缩要早于颞叶内侧,生理性脑萎缩性别差异因大脑不同亚区而不同,随年龄增长,脑萎缩男性多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