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CNNIC第33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整体网民规模增速持续放缓。总体而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题已经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网络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平民化,更多的普通网民成为了网络参与的主体。 微博凭借低门槛、便捷高效的优势,给了公众大规模讨论公共话题的空间,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民众关注公共事务。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推出以来,迅速汇集了巨大的网络人气,成为引领网络公共空间潮流的信息传播平台,尤其是在网络政治信息的传播和网络政治动员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网民们基于自身的诉求,依靠微博所提供的功能,发动和参与网络政治动员,从某种程度上,微博推动了公民社会的成长,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杨达才事件是一场具有典型特征的微博政治动员事件,原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8·26延安车祸现场面带微笑,照片引起了网民不满,随后产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要求公开官员财产的网络动员活动。该动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在事件爆发27天后,杨达才被撤销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另外,从政治权利监督方面来说,杨达才事件后民众对于政府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对于政务信息透明化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问题为出发点,探讨微博政治动员得以发生的客观原因,通过杨达才事件的过程浅析微博在政治动员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希望从政治学的视角,考察微博所具有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技术功能特征对政治动员的独特意义,分析微博政治动员事件对于现实政治的多重影响。通过分析动员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微博用户的自律、他律措施和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微博引导措施,使微博在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积极的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