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开挖顶管施工在避免了对地面开挖的同时,容易发生地面沉降、隆起等病害,影响车辆通行的舒适性及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依托具体项目,采用现场调查取样、查阅规范、数值模拟以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顶管施工过程中顶推力、注浆压力、摩阻力、施工阶段等因素,研究了各因素对土体变形、路面沉降的机理、发展过程及沉降的规律,并针对具体施工过程提出相应的建议,优化施工过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顶管过程当中的路面沉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浅层顶管施工在顶管机工作面通过监测面时机动车道发生隆起,顶管机通过后,地面自顶管管道轴线向两侧开始发生沉降,随着施工的进行,沉降范围及程度逐渐扩大,直至最终稳定;(2)工后注浆在对施工造成结构破坏的土体起到补强加固的同时,填充了管道与周围土体间的空隙,能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的范围及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效果与注浆压力的大小呈正相关;(3)顶管机与周围土体摩阻力的减小对控制地面沉降的控制作用效果甚微,可以忽略不计;(4)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对路面沉降影响作用自大向小依次为注浆压力、顶推力、摩阻力。其中在120%工作平面等效应力的注浆压力+100%工作平面等效应力的掌子面推力工况下,机动车道发生沉降的大小及范围最小。该论文有图59幅,表6个,参考文献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