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2003年Cook、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及2012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三个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S)诊断标准对重庆市儿童青少年MetS诊断忣况及标准适用性。2、描述重庆市中小学生的MetS及其组分异常现状。3、评价“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方法对学生超重、肥胖、MetS患病率及其异常组分的干预效果。4、探索合适的儿童青少年MetS干预方法,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取重庆市1493名10-17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比较三种标准诊断MetS’情况。计算Kappa值比较三种标准诊断MetS-一致性,计算各标准检出Met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2、选取重庆市1768名7~17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措施干预,利用干预前后资料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对1493名10~17岁重庆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MetS诊断可得出(1)根据IDF标准、中国标准、Cook标准诊断MetS的患病率分别为:2.68%、5.02%、7.03%(P<0.05)。三种标准诊断MetS患病率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0.05)。(2)两项及以上组分异常检出率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0.05),三项组分异常组合形式多为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脂+脂代谢异常。(3)中国标准与IDF标准、Cook标准诊断MetS的k值分别为0.667、0.729,Cook标准与IDF标准k值为0.505。 (4)分别以三种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另两种诊断标准并联后的敏感度提高。2、对重庆市1728名7-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干预研究得出:(1)干预前超重率为12.39%、肥胖率为7.92%、超重肥胖率为20.31%、MetS患病率为3.51%,且肥胖率呈现小学生>中学生,男生>女生,城市学生>乡镇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超重率10.46%、肥胖率7.18%、超重肥胖率17.68%,均降低(P<0.05),小学生组、男生组、城市学生组的超重肥胖率下降(P<0.05)。MetS患病率3.22%,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3)MetS各组分中,WC干预后的X±s较干预前升高(P<0.05),SBP、DPB、FPG、TG、HDL-C水平降低,除SBP及T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S组分中BP、TG异常率分别降低4.46%、3.11%(P<0.05)。(4)干预后组分异常项数为0项者比率在干预后升高5.32%,并且异常项数为1项及2项者比率分别降低3.05%及1.98%(P<0.05)。结论1、中国标准较IDF标准,能更有效地检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儿童青少年。可将MetS诊断标准并联使用,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其中,Cook标准与中国标准一致性最高,在并联后,有较好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从而达到加强心血管病及Ⅱ型糖尿病的一、二级预防的目的。2、“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方法,对学生超重、肥胖、MetS及其部分组分改善有一定效果,但仍需开展长期干预,并且应该根据不同干预对象的特征进行干预方法的调整,不断完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