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技术是通过对比和分析同一地域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以获取所研究的对象变化信息的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已经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城市资源数据更新及利用、环境监测、防灾减灾、战场态势分析以及毁伤效果评估等方面。在对变化检测做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论文针对两种不同的遥感数据源提出了不同的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对于多波段TM影像的变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KL变换的变化检测方法。KL变换能够把原来多个波段中的有用信息尽量集中到数目尽可能少的新的组分图像中,并能够使新的组分图像之间互不相关。在确保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本文引入最佳波段组合的思想,选取多波段TM影像中的某几个波段进行组合,对合成后的影像作KL变换,从而减少了运算时间,解决了传统的KL变换耗时多的问题。由于变换结果的前几个分量上集中了两个影像的主要信息,而后几个分量则反映出了两影像的差别信息,可以突出变化信息,因此可选择变换后最佳的分量组合来提取变化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集中了两个时相的影像信息,信息量丰富,变化信息突出,噪声信息对其影响较小。其次,对于分辨率高的SPOT影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差分与纹理特征差分图像融合的变化检测算法。图像差分是实现变化区域检测最直接的方法,但仅仅根据地物光谱特征差异得到的灰度差分图像不能完全表征地物局部结构的变化。针对灰度差分法不能突显地物空间结构特征的不足,结合纹理差分图像在结构特征上的特点,将灰度差分图像和纹理差分图像进行融合,并利用OSTU方法选取阈值,从而检测出变化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大地提高了简单的纹理差分或是灰度差分算法的检测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近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场散射特性(比如表面电磁场强度)而不再是传统的远场散射特性(例如消光,散射,吸收截面或着系数),成为人们更直接关心的物理量.然而,如何高效,准确地计算散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自1992年以来,在中央和上海市委、市府的积极倡导下,发展迅速,目前已有124所(上海市教委发展规划处2001年10月统计为136所,后发现其中10所为转制学校,2所已
2000年,美国休斯顿大学的科学家S. Q. Liu等人发现电脉冲触发可逆电阻转变效应,他们并提出RRAM(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概念,同时发现RRAM还具有高响应速度、尺寸伸缩性强、多位存储、结构简单等优点。从此, RRAM的研究已成为材料学物理学、电子器件的领域研究热点。人们在机理研究、材料探索、以及器件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RRAM可能成为通用
自从量子色动力学问世以来,对于微扰能区的物理量可以很完美地计算,但是对非微扰能区一向缺少精确计算及认识,对夸克受前相互作用束缚为强子时的规律更是缺少限制,由此人们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