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阶段,正确认识人口城市化与耕地动态变化的关系,对于协调人口城市化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实现湖北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湖北省1949—2005年人口城市化发展变化的阶段特征,利用ARMA预测模型,对人口城市化水平作了2006—2015年的短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2010年前后湖北省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15年将达到58%;再根据Logistic预测模型,对人口城市化水平作了未来2016—2050年的长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2018年湖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至2027年将增至70%左右,人口城市化将进入后期发展阶段,到2037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短期和长期的预测都表明,湖北省的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多,从2016年至2027年前后,将是湖北省人口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同时,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后认为,人口城市化发展是湖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1949—2005年期间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损失率、人口城市化与耕地的相关系数均呈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是变化,预测出2010年术耕地面积为294.72万hm~2,2015年术耕地面积为276.57万hm~2。根据预测,2008年湖北省人均耕地面积达到最小,为0.0511 hm~2/人,2010年为0.0512 hm~2/人,2015年为0.054 hm~2/人。这说明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将先减少后增加。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1949—2005年湖北省人口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水平,完成了一个由协调到不协调再到调和的周期。短期预测还提醒,在2006—2015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平均以每年3%的增长率增长,而耕地的损失率应控制在年均递减0.6%以下,这样才可能使人口城市化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保持在基本协调状态。论文还提出了实现湖北省人口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