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度分层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是指因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管内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的心肌缺血和(或)坏死的临床综合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年又将前两者合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后者称为ST段抬高型ACS(STEACS)。不同类型的ACS患者的近、远期预后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正确识别ACS的高危人群并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目前国际上提出多种ACS患者危险度分层的方法,其中GRACE危险度分层和TIMI危险度分层系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危险度分层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冠心病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金标准”,是通过影像资料将冠脉血管情况较直观的呈现出来。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通常ACS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期间通常至少有7到14天时间,这期间有些ACS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已缓解或者不稳定斑块梗塞部位发生变化,从而可能会出现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患者症状发作时的严重程度不相符的情况。目前国内外针对ACS危险度分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险度分层对患者近期及远期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的预测以及对判断冠脉病变狭窄程度预测等方面,但是对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ACS危险度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预测价值,从而指导医师在急性期正确诊断和治疗病人,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选择更佳有效的治疗策略,并为合理分配临床资源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目的:明确ACS危险度分层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预测价值,从而为AC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入院且资料完整的诊断为ACS患者215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160例,ST段抬高型ACS患者55例。采用GRACE危险度分层和TIMI危险度分层两种方法分别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积分并分组。在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采用Gensini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计分法对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进行计分并分组。分析两种危险度分层是否与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具有相关性,分析GRACE危险度分层和TIMI危险度分层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的预测价值。结果:GRACE和TIMI危险度分层均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ACS危险度分层积分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危险度分层积分与ACS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危险度分层方法按照积分值分为:高危、中危、低危组,三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造影的阴性结果主要集中在低危组,且低危组以单支病变和轻度狭窄为主,高危组以三支病变和中、重度狭窄为主。由此可见,随着危险度分层方法中积分分值的增加,患者冠脉阴性率、单支病变率及轻度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而三支病变和重度狭窄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通过分析可见,随着危险度分层积分分值的增加,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也随之增加,GRACE危险度分层方法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优于TIMI危险度分层方法。结论:ACS危险度分层方法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临床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的作用下,其对外周循环(颈总动脉、肱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即时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18年12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错例”,归纳“错例”类型,分析“错例”原因,找寻解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究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中,创建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帮助学生打开情感之门,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我从游戏活动、实践
目的:讨论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中,通过呼吸球囊模拟瓦尔萨尔瓦动作定位漏口并指导漏口修补、术中检验修补效果,确定其临床意义。  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