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燃煤烟气脱硫镁渣对种子育苗、沙区造林及沙性土壤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烟气脱硫镁渣是大型燃煤电站的锅炉在采用以Mg0为脱硫剂的湿法烟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成分是MgS04·7H20,这是一种强吸湿性盐。这些吸湿性盐独特的吸收、保存水分的方式将有望为沙漠、荒漠等极度缺水地区分布的植物提供重要的生命物质----水;与此同时,这些盐分还能通过改变土壤固、气、液三相比,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供应条件。因此,若将燃煤烟气脱硫镁渣应用于干旱缺水沙漠地区的荒漠植物育苗和造林工程,不但可以合理利用固体废弃物,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然而,燃煤烟气脱硫镁渣在应用过程中是否对种子的出苗和生长发育有影响?为何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如何使用才能起到节水作用?在碱性沙漠地区施用对沙漠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何影响?   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箱种子萌发育苗和室外大田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沙质育苗基质中施用燃煤烟气脱硫镁渣对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植苗造林过程中对植物苗木根系发育的影响;不同条件下的节水效果;对造林地碱性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评价其在沙漠地区施用的安全性和应用前景,并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⑴脱硫镁渣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依其施用量不同而有差异。沙冬青幼苗萌发率在施用量为10g/kg时取得最大值。⑵脱硫镁渣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依其施用量不同而差异显著。当施用量在5~20g/kg时,沙冬青幼苗单株鲜重、干重均与脱硫镁渣施用量正相关。⑶脱硫镁渣对红皮沙拐枣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依其施用量和施用深度的不同而有差异。施用量为2.4×104kg/hm2时,各项指标显示根系发育情况最佳。当脱硫镁渣施用于距土壤表层20~40cm时,与对照相比根重显著增加。⑷施用脱硫镁渣的节水效果因造林植物种类、脱硫镁渣的施用深度不同存在显著差异。⑸特定施用量及使用深度条件下,脱硫镁渣对供试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显著。当施用量大于2.4×104kg/hm2时,土壤Mg2+、SO42-含量及土壤pH值等指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 Helmholtz 方程弱形式的有限元,结合模式展开方法,对毫米波屏蔽微带环行器进行了分析。这种方法采用模式展开而不是PML,截断 FEM 计算域,来解决边值问题。
新冠肺炎致死或引发的其他法律纠纷可能涉及法医学病理解剖或者法医临床学鉴定.在日常法医学解剖中时有遇到因传染性疾病死亡患者的尸体,法医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应当有风险识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及马铃薯新病毒的发生变化,为马铃薯种苗、种薯的生产提供早期预警监测,并为防止新的病毒病害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五点取样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遍易感,在国内已造成数万人感染.由于现有的尸体解剖检验室不具备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尸体解剖检验条件,公安机关法医人员在处理感染状态不
受控生态保障系统(CELSS)除了必须提供足够的食物、氧气和水等必需物资之外,还必须具有废水废物转化再生的功能,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航天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氮素再生循环)及航天
荧光互补系统(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FC)是近来发展的一种用于体内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研究的技术。目前为止已有多种荧光蛋白用于FC系统,但由于激发波长
周益军湖南衡山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设计、科研和中国画创作与教学工作。曾先后参与完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公安法医在疫情期间随时会接触到未知名或疫情史不明确的尸体,尤其是死因不明的尸体需要进行尸体解剖,不可避免地要全程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风险,笔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