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点协作通信系统中的节点规划和调度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节点协作通信是一种能够节省功率和对抗干扰的技术。它不但能够有效地遏制节点间的同道干扰,还能够将原本削弱系统性能的干扰转化为系统的空分增益。由于其诸多优秀特性,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关注。在多节点协作通信的相关研究中,协作节点规划、节点调度、协作策略、联合信号处理方法、用户调度等问题的研究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热度。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节点的规划和调度。本文首先研究了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天线位置优化策略。以往关于分布式天线位置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系统的吞吐量、中断概率、误块率等。与之不同,本文从天线效率的角度来衡量其天线节点的覆盖能力。本文首先定义了“平均最小接入距离”的概念,并基于“最大最小接入距离”和“平均最小接入距离”定义了两种天线效率——“可靠性天线效率”和“高效性天线效率”,从可靠性和高效性两个角度来衡量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节点覆盖能力。最后,本文基于不同天线效率设计了相应的天线位置最优部署方案和优化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本文还对多中继协作系统的节点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多中继协作系统的节点调度结果直接影响着用户的通信性能以及小区间的干扰环境,尤其是在“单节点功率约束”的前提下,激活的中继集合(ANS)模型直接关系到被调度用户通信性能以及对临近小区的干扰大小。本文从用户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先后研究了同构和异构多中继协作小区的中继节点调度策略。在同构多中继协作场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多小区干扰模型。同时,本文定义了用户需求因子(FED)和节点效率因子(FVE)两个中继选择因子来刻画同构多中继协作场景下的“用户容量公平”和“系统总吞吐量”的折衷过程的特征,并设计了服务中继节点调度的效用函数,同时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贪婪多中继节点调度方案(GMRS)。仿真说明,GMRS复杂度低却性能优异;且效用函数能够很好地在用户公平性和系统总吞吐量间进行折衷。本文还将同构场景下的折衷策略推广到了异构多中继协作场景。从异构场景的节点调度特性出发,定义了三个变量因子来刻画异构多中继协作小区基于“用户公平性”和“平均用户速率”折衷的中继调度效用函数。仿真证明本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小区间用户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区域内用户速率不公平,能够降低系统总的中继节点被调度比例,进而降低小区间干扰,最终在整个系统的“区域用户速率公平性”和“区域用户的平均速率”间实现了很好的折衷。
其他文献
随着光纤接入(FTTx)技术的快速发展,PON网络作为一种理想的接入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其中GPON凭借其高带宽、全业务QoS保证、高效率和强大的OAM功能等优点,现已成
矿井车载摄像系统在成像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和载体振动的影响,使得获取的视频图像序列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视频极大的影响了矿区的安全生产、后续的图像处理(如目标检测
电力线视频监控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以电力线为通信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实现在实验室、家庭、船舶等已经布有电力线的小环境内能快速构建的视频监控系统。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指利用电力线本身作为介质实现数据和媒体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电力线视频监控,首先需要设计电力线通信模块来解决电力线通信接入的问题,并且要考虑实时多媒体视频传输数据量大、实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一定范围的信号覆盖,通常使用功率放大器来对信号放大。然而由于功放自身具有的非线性,会使得发送信号的频谱展宽,这就导致了信号的带内畸变和邻道
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功能集成的无线传感器设备,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WMSN)因其协作感知、检索、处理和传输等特点而备受社会各界的
传统的静态频谱无线管理方式使得大量授权频谱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造成了频谱资源紧张与现有资源利用率很低的矛盾局面。认知无线电技术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其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型手机的崛起,手机操作系统也逐渐受到重视。以前手机操作系统大多是手机厂商自行研发且封闭的系统;自Google公司开始涉足手机市场,并着手开发一个完全免费开放
机会网络是一种新型的自组织网络,它充分利用节点移动带来的相遇机会实现数据通信,其目标是解决实际自组织网络中由于网络频繁间断而导致的数据通信问题。机会网络中大多数时
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PSoC (Programmable System on Chip,可编程片上系统)的陀螺组合测试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是用于对陀螺组合输出信号的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和数据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工业、民用等诸多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突出特点是在固定区域内静态节点随机散布,节点数据通过多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