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休闲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在人们休闲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重庆市夏季休闲旅游发展迅速,外出旅游人数不断攀升,但是用地不足,接待能力不够,以及缺乏科学规划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阻碍。本文选取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收集区域地形、水文、气候、土地覆被、社会经济等基础数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用地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GIS技术,计算获得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覆被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栅格数据集,对研究区进行旅游用地单因子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并采用自然裂点法对研究区旅游用地综合适宜性进行分级,在分级基础上,从最适宜区域里划分出四面山、金佛山、白马山、大仙女山、黄水、巫山和大巴山7个最适宜片区,以金佛山片区为为例,采用更大比例尺的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一步限定,得到更合适的选址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不适宜地区面积为31930.5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8.12%,主要分布在河谷、中部丘陵、地势较高的川东平行岭谷、东北部低山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喀斯特平原等地。这些地区虽然地形条件较好,但受水文、气候、土地覆被和社会经济条件很大程度的限制。(2)较不适宜地区面积为32358.1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8.63%,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四川盆地东部的几大平行岭谷间的槽坝地带及东南、东北和中部的部分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好,地被指数高,受水文、气候条件的较大限制。(3)较适宜地区面积为15821.48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89%,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南部的中山地区。这些地区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地被指数较低,但水文条件较好,气候舒适期较长。(4)最适宜地区面积为3649.4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6%,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南部的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及大娄山的高山地区,这些地区地形条件差,地被指数低,社会经济条件不发达,但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是所有分区中最好的。(5)选址方案的适宜区面积为22.07km2,占金佛山片区总面积的12.14%,主要分布在金佛山片区的东部和南部,北部和西部有零星分布,这些地区满足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限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