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室内可燃物燃烧特性实验及火灾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工业化发展,办公建筑内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各种电气设施、高档家具和装修也给办公建筑带来了潜在的火灾隐患,办公建筑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在对办公建筑内火灾荷载统计的基础上,对办公建筑内可燃物燃烧特性进行实验分析并对办公建筑开展了全尺寸火灾研究,并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办公建筑的火灾危险性。通过办公建筑内火灾荷载的统计,得到办公建筑的火灾荷载密度服从正偏态分布,火灾荷载密度的加权平均值为453.76MJ/m2。通过热值实验测得办公建筑常用材料的热值。通过热重分析,得到各个材料热解时的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及热解终态时的温度,并获得了材料热解过程中的吸热峰和放热峰的个数。实验研究了变热流条件下白松、红榉、油松、泡桐四种木材的辐射引燃特性及烟气毒性,研究表明,辐射引燃过程中四种木材的质量损失速率呈现三个阶段:缓慢减少阶段、急剧减少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质量急剧减少阶段各种材料的质量呈明显的线性递减变化。材料燃烧时的表面温度变化、CO2含量变化与O2浓度的变化存在类似反比的关系;而质量损失速率与烟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通过办公建筑室内全尺寸火灾实验得到办公建筑在着火后9min发生轰燃,室内温度最高达1155℃;室内烟气在着火后273s充满整个房间,走廊内烟气在486s时沉降到距地面2m;室外走廊内温度峰值与距着火房间门口水平距离呈线性相关性,走廊和室内烟气层温度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分别为25.63℃/s和20.21℃/s;走廊上距着火房间5m,高度1m处的烟气辐射强度为1.79kW/m2。基于办公建筑内可燃物燃烧特性实验及小型办公建筑全尺寸火灾实验,对小型办公建筑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分析了办公建筑室内及走廊烟气温度、烟气能见度、CO浓度等火场危险性指标。模拟发现,二层着火房间危险来临时间为279s,二层走廊的危险来临时间为498s;办公建筑室内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与通过全尺寸实体实验得到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基本符合。模拟结果表明FDS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办公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其他文献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铁路和公路网正从东往西,从南向北发展,而这些地区都属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是季节性冻土区,在这些地方修建隧道将面临着冻害的威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面对城市人口压力、交通压力、环境压力,城市轨道交通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选择,在城市轨道交通大量开工建设过程中,大量人
为探索全球变化驱动的雪被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山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0年11月-2012年4月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采用PVC管原位培养土壤,研究不同最大积雪厚度(30、50和100 cm)和积雪
本文综述了我们对强各向异性永磁材料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各向异性稀土-铁氮永磁材料的结构和磁性的关系研究,利用速凝等技术实现对反磁化形核场的控制,获得了单晶颗粒型稀土铁
被动采样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廉价、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的环境水污染物采样方法,近年来受到环境分析化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被动采样技术的方法原理、影响因素及
拆迁安置房项目是一类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政策性强、涉及利益主体较多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引导,社会对拆迁安置房的需求不断提高,项目的进
煤矿井下探测与搜救机器人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辅助或替代救援人员进入灾区进行事故处理,降低灾害损失,减小救援的危险性。本文基于煤矿事故发生后井下探测与搜救机器人使用策略和
目的:探讨血清碘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患者100例,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得到空前发展,并全面渗透于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和日常生活之中,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多重影响。面对新技术、新形势,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
当今是一个网络时代。面对纷繁变化的信息,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网络已日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具有先天的先进性,囊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