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S感知的网络流分类和聚集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量分类是执行网络监测、资源管理和安全控制的必要技术手段,是通信网络领域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传统的网络流量分类技术在处理加密流量以及用户隐私方面存在局限性而逐渐被淘汰,基于流特征的分类方法正成为研究热点。根据流特征的不同提取方式,可进一步划分为统计特征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随着分类粒度变细统计特征方法因“特征工程”问题陷入困境;而深度学习方法则要求目标类固定且系统的训练过程庞杂,此外深度学习暂不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因此不适用于在线网络分类。于是本文深入分析网络流量特性,解析流量分类所处困境的根源,在数据相关性的基础上寻求问题解决的关键点,继而引入分形理论实现流量分类技术的革新。此外,流量分类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区分服务并保障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端到端Quality of Service(QoS)。流量在分类传输时如果孤立与QoS的关系将会导致:同一个聚集流里的业务流可能有截然不同的QoS需求;而不同聚集流里的一些业务流可能有相同的QoS需求。这样的聚集结果明显不利于端到端QoS的执行,也有悖于众多QoS框架。为此,流量分类聚集研究需要以QoS为驱动,而现有的网络业务流到QoS类的映射一般采用定量的方式,这类方法需要业务流给出确定的QoS参数值以及QoS参数权值,而现实中这些因素往往是不确定且不精确的,于是基于偏好逻辑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定性的网络流映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如下:1)基于流量分形理论提出流分形特性。对流量数据进行大量观测和分析,发现导致统计特征失效的原因在于统计独立性假设,也即,假设流中持续到达的包是统计独立的,包的大小以及间隔时间也是统计独立的;但研究表明这些数据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于是本文摈弃独立性假设,基于数据包相关性论证网络流具有分形的特性,为流分形特征用于网络流量分类提供理论基础。2)基于分形指数的流分类。众多研究表明应用程序发出的数据流总是遵循着特定的协议、传输方式和对话规则,因此同类型的业务流往往有着类似的“流形”。分形指数是分形事物描述自相似程度的一种总体表征,可借助分形指数来粗略描述流量的流形之间存在的总体差异并以此分类。实验数据表明基于分形指数的流分类技术对QQ、PPlive、GAME、BT四种视频流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7%。可见分形指数对于粗粒度的流分类具有实际意义。3)小波域分形指数感知的流分类。分形指数粗略体现流形的差异,可应用于网络流量的粗粒度分类;但是随着分类粒度变细流形之间的差异减小,模糊的分形指数会导致分类不稳定,为此在小波域内提出一种获得精确分形指数的计算模型以改进不足。在该模型中,首先推导小波域内分形指数的形成过程,再基于代价函数分析最优分段,用聚类差异度方法计算分段分形指数的总体差异量,最后基于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实施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域分形指数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当实验环境发生变化该方法适应能力较强。4)基于分形谱的QoS感知流量细分类。分形指数的本质是对流形的宏观表征,因其缺乏细节特征而无法应用于细粒度的网络流量分类,为此引入分形谱来描述流形在多尺度上的复杂分形特征,刻画突发数据的细节特点并以此进行细分类。然而在现实中要准确计算网络流量的分形谱并非易事。本文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得到其估计值,为此首先定义流的测度函数τ(q),再基于经典的勒让德变换推导分形谱与测度函数τ(q)之间的等价关系,从而使用现实中容易得到的τ(q)谱来描述流在理论上的复杂分形特征并用于流量的细分类。在测试时从即时视频、流媒体等20种QoS类中随机选取500条流,实验结果表明分形谱感知的流量分类方法在QoS感知的细分类方面性能优越。5)粒子域内QoS感知的流量软分类。在动态网络中数据丢包、重传、乱序随时出现,导致待测数据与训练数据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而不能被正确识别,为此引入粒子计算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流量软分类模型。在软分类模型中,首先定义网络流量粒子,然后分析粒子间的分形特征形成粒关系矩阵。传统的包统计特征是粒关系矩阵当观测角度达到最大时的特例,因此粒关系矩阵对流量特性的描述更为全面,以此进行分类也更为精准。最后将本文方法与I-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K-L(Kullback Leibler),SFNN(Traffic Classification with Nearest Neighbor)等方法做比较,当QoS类动态变化时本文方法显示出较好的性能。6)基于偏好逻辑的QoS感知流聚集。流量聚集传输必须建立在QoS基础之上,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定性的聚集方法,该方法基于偏好逻辑和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建模网络业务流的QoS需求,借助非单调推理在动态变化的候选集QoS队列中进行选择,最终实现一种动态聚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流聚集方法可有效建模业务流的QoS需求;在高可变的动态环境中,当业务流QoS参数的数值或权重发生变化,或QoS队列发生变化,都能对业务流进行有效的聚集调节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与其他聚集方法相比,本文所提的基于偏好逻辑的流聚集方法在延时、丢包率、吞吐量方面表现优良。
其他文献
目前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采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途径和发展趋势。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可再生能源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光伏发电在电网中占比逐年提高。与常规能源相比,光伏发电具有清洁、便利、安全可靠,建设周期短,易大规模产业化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能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气象等自然因素对光伏发电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导致光伏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SPs)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在外界电磁场激励作用下的集体震荡现象,其具有局域场增强和亚波长传播的光学特性,能够在微纳结构下实现对入射光的操控。在现代微纳结构制备技术支持下,将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与超表面相结合,可以研究亚波长尺度下光与物质(或结构)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设计制备具有表面等离激元响应的超表面来有效实现窄带吸收器、宽带吸收器、结构色器件等,这在
【研究背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IIM患者通常出现肌肉无力、疲劳及炎症状态,其临床表现复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MSA)是IIM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目前研究表明MSA与IIM
学位
母乳脂肪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组成、结构与母乳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关系密切。母乳脂肪天然富含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而婴儿配方奶粉中类似母乳的MLCT种类、含量均很少,由此可能导致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的代谢差异及其机制尚未被关注。为此,本论文系统地分析比较了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中MLCT组成和体外消化的差异,制备了母乳化MLCT结构脂,并采用动物实验探明其代谢特征。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系
人类社会的传染病传播、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病毒传播、社会网络中虚假新闻传播等诸多传播现象是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揭示网络结构对不同传播过程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了解这些传播现象背后的传播规律,进而控制传染病、计算机病毒和虚假新闻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面向复杂网络上传染病传播和虚假新闻传播两大现实问题,围绕基于流行性和相似性的网络上的传染病传播、基于流行性和相似性的网络上的虚
铅(Pb)是重金属环境污染物之一,被世卫组织列入有毒和有害物质清单,是对公众健康影响最重的10种化学物质之一。环境中的Pb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由于矿石和金属加工制造,含Pb汽油和油漆的使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不合规的行为,均会造成环境中Pb的积累,进入水环境中的Pb会对鱼类健康造成威胁。肠道是鱼类主要摄取Pb的器官,肠道黏膜屏障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肠道屏障受损
学位
同时具有光热效应与组织修复能力的多功能生物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但目前对光热温度的测量也仅限于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无法准确测量材料所处位置的实际温度,更无法知晓材料在生物体内的降解等实际存在状态。因此,制备一种既具有温度监测,又具有组织再生生物活性的多功能光热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有的光热材料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具有光热治疗、温度检测以及生物组织活性的多功能的Nd-C
锂硫电池以硫为正极活性物质,其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 m Ah/g,配合金属锂负极可以达到2600 Wh/kg的能量密度,而且硫在自然界中储量非常丰富,并具有环境友好和低毒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能二次电池之一。然而在常规的基于有机电解液的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中间体会溶解在电解液中进而产生穿梭效应,造成活性物质的损失和金属锂的腐蚀,这也是导致电池低库伦效率和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