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系统下行链路线性预编码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y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空间调制(GSM)因其高吞吐量、高能效等优点而成为未来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将GSM应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能够提高时间和频率资源利用率,但用户间干扰(MUI)的引入将降低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MU-GSM)系统的性能,目前已有许多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预编码方案,但大部分预编码方案致力于将干扰信号消除,本文从利用干扰的角度对MU-GSM系统预编码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点对点GSM系统的可达速率进行仿真分析,发现相比垂直分层空时(V-BLAST)系统,点对点GSM系统可以使用较少的RF链路数达到更高的可达速率。同时基于次序统计对点对点GSM系统的误符号率(SER)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推导的点对点GSM系统误符号率解析式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点对点GSM系统的SER。2.通过对发射端天线分组,构建了可以极大提高GSM系统频谱效率的单小区下行链路MU-GSM系统模型。直接使用传统线性预编码方法消除干扰信号时,GSM系统信道增益矩阵和发送信号矩阵特有的稀疏性将导致发送信息的丢失。本文通过建立能够提取活跃天线信息的虚拟转换矩阵构建出等效虚拟MU-MIMO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消除单小区MU-GSM系统下行链路干扰的线性预编码方法。进一步的,基于干扰分类思想,通过建立干扰判断矩阵,提出了能够利用单小区MU-GSM系统中有用干扰的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部分线性预编码(MU-GSM-PLP)方法和基于MMSE准则的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部分线性预编码(MU-GSM-MMSE-PLP)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干扰的线性预编码方法可以为系统提供更高的和速率和较低的误比特率(BER)。3.为了进一步利用干扰,相位旋转预编码方法被应用于单小区下行链路MU-GSM系统,进而提出了广义空间调制相位旋转线性预编码(MU-GSM-PALP)方法和基于MMSE准则的广义空间调制相位旋转线性预编码(MU-GSM-MMSE-PALP)方法。MU-GSM-PALP和MU-GSM-MMSE-PALP线性预编码方法利用相位修正矩阵使所有干扰成为了可以为目标符号提供有用能量增益的有用干扰,因此这两种线性预编码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单小区MU-GSM系统的和速率,并降低单小区MU-GSM系统的BER,本文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其优越性。
其他文献
当前,移动设备的智能性越来越高,其应用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点对点的通信,而是拓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8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到达7.1亿,
以往的中继空分多址研究方案需要对信道信息进行反馈,并且将共道用户配置到同一中继站。由于共道用户之间的距离过近,导致共道干扰难以被有效抑制,所以空分多址(SDMA)处理提
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开放性,随着通信业务逐渐丰富,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计算机性能在不断提升,导致依赖于计算量和复杂度的上层安全措施越来越不可靠。于是,近年来物理层安全
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技术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光通信系统中的一类新型技术。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技术是OOFDM技术中的一类,相干光通信和OFDM之间相互促进,OFD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  与其它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
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系统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采集到的图像存在大量的噪声,影响图像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因此超声图像的去噪声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及语音增强的关键技术并实现算法。声源定位是语音增强的前提,因此准确获取声源的方位信息显得至关重要。  论文首先详细阐述了基于
阵列信号处理中的波达方向(DOA)估计是近几十年来空域信号处理的热点问题,在雷达、声纳、通信、电子侦察、医学诊断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本文在总结DOA估计研究现状及基本D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