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边气田目前承担京、津、陕、宁、蒙等地区主要的供气任务,是供气的主要的气源区,承担了“西气东输”的先导气源区,其开发效果对我国的城市能源结构有重要的影响。靖边气田已在气田内部的陕17井区、陕45井区、陕12井区的开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陕106井区处于靖边气田最南面,探明含气面积与靖边气田本部未连成一体,储层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与气田本部有所区别,气井的生产动态与气田本部也有所差异。做好该区的稳产能力和和开发潜力研究,对靖边气田整体稳产非常有意义。
本文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与分析,气藏地质建模,气藏动态性质的分析,气藏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下古的马五<,1><1>,马五<,1><2>,马五<,1><3>,马五<,1><4>,马五<,2><2>,马五<,4><1>等6个层位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对下古气藏的稳产能力,及开发潜力的全面认识,为该区块稳产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研究的第一个特点是:划定了膏云坪,泥云坪,云坪(泻湖),灰云坪,云灰坪等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在这些沉积微相的控制下,获得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小层厚度等物性参数的空间展布;进一步算得了各层的静态概率储量。其第二个特点是,全面研究了气井地层压力和产量等动态参数的基础上,首先求取了各井的,以及整个气藏的动态地质储量,从动态角度对气井进行分类,讨论了不同类型井的动态地质储量、控制井距及储量动用程度分类,最后,对于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及动静比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一个特点是,利用气藏数值模拟,对气井的生产史进行历史拟合,进一步对气井动态进行认识,然后,对于气藏的合理产量、采气速度、稳产期及井网,进行估计和评价,对于气藏的动态指标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