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新方位,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经济总量稳定在全球第二位,而我国所对应的法定主权货币——人民币却没有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国家外汇储备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s一篮子货币,成为权重仅次于美元、欧元的世界货币,但人民币在海外实际使用率偏低。为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逐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等。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战略,这些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保障。最近几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国内企业走向海外参与全球竞争,降低贸易风险方面将更有自信和实力。 虽然人民币已成为官方国际货币,但是在海外实际使用中占比还比较偏低,为研究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有哪些,以便更有效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即人民币获得更大的海外实际使用率,文章进行了两部分实证研究。第一部分是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二部分是选择国际货币日元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参考货币,构建日元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我们第一部分实证为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五个国际化货币为实证研究对象,以货币需求主导因素和货币供给主导因素为影响因素,建立静态面板数据计量实证回归模型,进行相关一系列检验,得到实证回归结果。也许由于直接数据缺失的原因,以往学者在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时,没有考虑人民币这一重要的研究对象,而在本文中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获得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相关指标的近似数据,从而在研究个体对象中增加了人民币。同时,在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选取方面,增加了以往很少有学者研究的文化因素,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灵活处理。通过实证分析,这可以使我们得知货币需求主导因素和货币供给主导因素共同促使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另外,在研究文献及数据的整理比较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情况与日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又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关联,故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是构建日元时间序列模型,并把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带入到日元时间序列模型中去,通过比较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具有被低估的可能。 本文又根据实证部分的研究及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所处的现实情况对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这两部分的计量实证研究以及对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所提出的一些建议能为有关经济学者和货币政策决策者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一点点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