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还不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当前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然而,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在服务过程中存在服务内容单一、供给不足、缺乏专业性等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充,逐渐成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新型服务框架。目前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主要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社工机构做为载体来进行介入的服务模式展开。深入探索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对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情况,进而推动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更好发展,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以社工机构为载体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服务过程和服务内容,探究这种服务形式有何优势,遇到了哪些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以更好的促进其发展。本文在质性研究的范式下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J市S社工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深度访谈法为主,同时结合文献回顾、观察法等综合搜集资料,获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通过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明显优势,表现为:多层次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了老年人身心幸福感;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为老年人搭建了自助支持网络平台;服务全过程注入专业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所在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第二,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在制度层面表现为:购买机制不健全,评估体系不完善;在社工机构层面表现为:对政府高度依赖,缺乏运行独立性;管理制度不成熟,影响工作积极性;督导和培训不充分,难以满足社工需求;相关服务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项目社工专业性有待提高;在社区层面表现为:社会居委会对社工认识不足;服务对象整体参与意识不高。第三,针对上述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制度层面: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评估体系;社工机构层面:拓宽项目获取渠道,扩大资金来源;优化机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稳定性;加强社工专业建设,夯实实务能力;社区层面:促进社区转变管理角色,增强合作意识;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提升老年人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