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性工笔画题材中的“画中画”意象及当代重现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y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形式考究,画面构成中的一笔一墨无不透漏出画家的精巧构思。画面的各个构成要素、构图布局、形象刻画,无不埋有画家的伏笔,指代着更深层的意义。本文选取了中国古代绘画中颇具特点的“画中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着重集中在了女性绘画题材这一方向,旨在通过对人们常常忽视的微小细节的探究,揭秘画面中隐藏的女性情感。“画中画”这一图式在中国古代女性工笔画题材中有大量的应用案例,比如,在刻画女性的生活空间时,画面中常会出现的小画面、屏风、镜面、扇面等道具,它们作为画面的重要补充或折射出作画者的隐藏意图,或传递出画中人物的情绪幻想,或营造多元空间给观者带来视觉延伸。笔者把中国古代女性题材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阆苑女仙、宫廷贵妇、美伎美妾。通过对不同女性画面中出现的“画中画”元素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侧面体会出画家所传达的不同思想,或道德教喻,或赞美歌颂,或幽怨凄苦,或思春暗示等。这条隐藏的线索,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捕捉画面信息,也可以为我们的感官带来奇幻的二次享受。到了当代,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解放,女性开始主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女性画家开始从自身的视角进行自我情感的抒发,自我空间的塑造。“画中画”也打破固有的表现形式,以图像并置、图像叠加、局部置换等方式具有了当代价值。本文将对古今女性题材中的“画中画”的现象和寓意进行逐步分析,从绘画本体出发,结合文本描述和风格比对,展开对“画中画”的意义初探和简单分类,并以此探究其与自身艺术创作的联系和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双酚A(BPA)的限制使用,BPA衍生物的市场需求和用量持续攀升。目前,BPA衍生物的污染已经日趋严重,在如地表水、沉积物甚至食物、人体等各类环境介质中均被普遍检出,人类已不可避免地暴露于BPA及其衍生物中。大多数双酚类化合物具有与BPA相近的毒性与毒理,BPAF、BPB和BPS等双酚类化合物表现出与BPA相似甚至更强的毒性,且于环境中的累积量逐年攀升,因此对其作为BPA替代品的应用应该
学位
自中国电影诞生之初起,婚姻家庭就是电影叙事最主要的观照对象,以及基于传统道德伦理教化的社会化过程的主要文化场域。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影人对社会矛盾及传统道德伦理的反思,直接构成了一段时期内家庭题材影片在戏剧性冲突与价值参照层面的关键性因素。左翼电影运动发起后,阶层冲突意识在电影叙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家庭与社会之间互为渗透的思想意识介入到此后中国电影的叙事表达之中。中国电影创作者通过对个体所在婚姻家庭
学位
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和N-异丙基-N’-苯基-1,4-苯二胺(IPPD)是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苯二胺类防老剂,鲜有研究关注这两种化合物的环境危害,其毒性数据较为缺乏。本研究旨在研究6PPD和IPPD对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效应,以及探讨其致毒机制。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是两条调控脊椎动物生长发
学位
本论文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2019年7月、2019年10月、2020年8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一共七次对清河、柴河和汤河水库的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其中2020年1月(冬季)因疫情原因未能进行采样。文章分析了清河、柴河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在各采样时间段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并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对鱼产潜力进行了估算
学位
自2008年Akirin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小鼠(Mus musculus)中被首次发现以来,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核因子Akirin已被证实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肌肉发育、胚胎发育、肿瘤形成和先天免疫等密切相关。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鱼类药物的滥用以及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方式的推广等
学位
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singuonensis)和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si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利用兴国红鲤的精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可得到异源三倍体彭泽鲫和极少量的异源四倍体彭泽鲫。为了进一步研究异源四倍体彭泽鲫与母本彭泽鲫的差异,本研究以彭泽鲫为对照对异源四倍体彭泽鲫的繁殖性能、胚胎发育、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学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美洲的淡水水体中,1983年引入我国。由于其肉质鲜美、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及易捕捞等优点,养殖产量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渔业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养殖产量达到47.8万吨,养殖面积约18,700
学位
瞬间性是摄影艺术的本体属性之一,是摄影理论研究的重要关口。我们对摄影瞬间性的理解,仍然存有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拓展空间。拓展这一空间,将有助于强化诸多外部理论介入摄影领域后的阐释价值与实践价值,深化当代摄影创作者与理论研究者的媒介理解。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锚定于瞬间性本身。在第一章中,本文为摄影瞬间性做出兼及摄影技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历史梳理,以期获得贯穿全部摄影史的历史理解。通过对早期摄影、瞬时
学位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革兰氏阳性菌,可以感染人类和多种脊椎动物,也是罗非鱼最主要的细菌性病原。近年来,我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害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到罗非鱼水产品的安全以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疫苗免疫将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然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抗原成分不清制约着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新型疫苗的开发。筛选无乳链球菌免疫原性蛋白,对于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
学位
20世纪初中国山水画面临着时代变革的需求,在创新精神的号召下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名家,其中李可染的艺术成就尤为瞩目,他的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上的探索,突破了传统山水画未能表现的范畴,开拓了山水画的新面目。本文围绕李可染艺术变革的关键期——1954-1959年,探讨李可染山水画空间表现的诸多问题,通过对中西文化及绘画的对比分析、李可染艺术理论与典型作品的对照分析、相关历史文献分析等方法,最终明确了李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