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社会在逐步成长。公民社会的成长对中国政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适应执政环境的这一变化,创新执政理念,发挥公民社会对改善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实现执政党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推动社会的善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执政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 全文分为引论和正文两个部分。 引论说明了本文选题价值并考察了国内外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公民社会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具有其自身特点。从“国家——社会”的政治分析框架看,在成熟的公民社会,无论是政府治理还是社会民主都有现代社会的特点。公民社会对改善政府治理和保障公民民主权利都有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公民社会成长的状况及其对中国政治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我国正在成长中的公民社会的特点是:民间组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多,合法性不断增强,独立性逐步增加;同时,大多数民间组织仍受政府的主导,组织体制还极不规范,制度建设不是很健全。成长中的公民社会日益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化;要求更大程度的民主和自由;要求更高程度的法治;要求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部分从四个主要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及相应执政方式的创新。应对执政环境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应当强化党的执政合法性理念,努力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强化民主执政理念,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强化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