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3日到14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潘鲁生先生就传统工艺美术建言“关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振兴发展的提案”,提案的内容有:手工艺的创业系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信息的建设、建议建设全民手工艺创业系统、加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基础信息建设等。早些年间,热热闹闹的百姓生活中,不论是村头拉风箱的“补锅匠”,还是长辈们为儿孙缝制的“虎头鞋”,不论是工艺繁杂的“印染花布”,还是节气里贴在门窗上的“年画剪纸”,处处都有手艺的身影,虽形式各色各异,却都饱含深厚情谊。现如今,机械化时代冲击了这些天然质朴的手艺,街头巷尾的匠人们渐渐地销声匿迹,“虎头鞋”、“纺线车”已成为过去,传统的手工艺悄悄地走向了边缘。诞生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前十八户村的“扣灯笼”工艺是一门具有淳朴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它是民间手工业者以田野间的高粱秸秆为制作材料,运用“扎”、“刻”的造型手段,组合成“六柱锁扣”的节点,并以此结构为基础创作的古建造型为主的用于装饰环境的民间工艺。“扣灯笼”工艺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其“六柱锁扣”的结构、“仿古建筑”的造型以及秸秆材料的天然属性展示了民间手艺人的工艺智慧,表达了手艺人在艰苦劳作之下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本文以前十八户村“扣灯笼”工艺为研究对象,在木构建筑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采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张运才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将“扣灯笼”工艺与中国木构建筑工艺进行剖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