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程序中第三人权利保护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的相关问题一直游离于学者们的视线之外,我国现行的执行程序立法也对其寥寥数语,简略疏漏。在执行实践中执行人员也很少顾及执行第三人的权利保障。随着我国执行程序保障理念在执行程序中的勃兴,民事执行第三人的权利逐渐得到重视,但执行第三人如何界定?执行第三人在我国执行程序中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享有哪些权利?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救济?如何融入我国的执行改革?本文将以执行标的或执行标的物由于执行机关的强制执行而依法派生或涉及的权利和义务为基点展开对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的讨论。 全文由引言和正文四章组成,约四万余字。 文章的“引言”部分阐明了将执行第三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与意义:笔者认为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社会个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已不限于两方当事人,法院对某一财产的执行势必会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执行第三人越来越成为执行中所不能忽视的主体。执行在实体法上的效果之一就是形成一个安定的新秩序,所以执行程序的价值目标不但要追求债权人债权的迅速实现,而且也要保障被执行人和案外人的正当权益。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强制执行立法,提一点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国的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的设置有所裨益。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民事执行第三人概述”。本部分通过执行第三人与诉讼第三人的比较,对执行第三人的概念范围进行了界定。将那些在执行程序中依法对执行标的或执行标的物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游离在外的“案外人”纳入执行第三人之列。并进一步讨论了诉讼当事人、执行当事人、执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指明完善我国民事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的意义。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国外民事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评述”。该部分共介绍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主要包括大陆法系的德国、瑞士、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的规则进行了比较评述。“对不同地区的法制进行比较,其历史同法学本身同样的古老。”通过比较法学的研究,可以发现各国各区对相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