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美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之后,股指期货交易在全球市场迅速开展起来,针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关系问题,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从1982年至今的三十多年间,全球学者采用各种方法,针对不同市场的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发展规律不同、所用方法适用条件各异,使得针对该问题无法形成统一的结论。另外,学者们主要以价格序列为研究主线来比较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研读了国内外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的文献基础上,创新性的以高频波动率为研究主线,沿着“股指期货推出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是增大还是减小”、到“股指期货推出后,两者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最后到“这种引导关系是由连续部分引起还是由跳跃部分引起”这样的思维路线对两个市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第二章研究“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问题时,采用沪深300指数已实现波动率和已实现双幂次变差来度量高频波动,通过乘积误差模型(MEM)对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波动序列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沪深300指数已实现波动序列的均值大小变化,以期发现股指期货的影响规律;结果证明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第三章研究“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引导关系”问题时,采用传统的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并创新性地加入非参数nT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检验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之间已实现波动率的引导关系。线性、非线性Granger检验结果均表明,从高频波动率视角来看,我国沪深300指数单向引导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这与众多新兴市场的股指期货规律类似。第四章、第五章针对“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引导关系是由跳跃部分引起还是由连续部分引起”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四章引入了MinRV、MedRV两个全新的波动估计量,并将两个估计量与RBV、RTV一同进行了模拟,观测哪个变量更接近真实波动。经过大量的模拟后发现,四个估计量的均方误差相差较小,RBV最接近真实波动;第五章就该问题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从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显示,沪深300指数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单向引导关系是由波动的连续部分(连续样本路径方差)引起;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显示,两者的单向引导关系是由连续部分与跳跃部分(离散跳跃方差)共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