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微纳结构提高太阳能温差发电功率的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但是由于其对太阳光的高反射而使其在热电器件上的应用倍受限制,利用飞秒在金属表面制备微纳米功能结构,从而使其具有对太阳光的高吸收特性,这样可以有效拓展金属的应用。并且,飞秒激光等离子体细丝微加工技术因其远距离、可直接加工曲面样品等特点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分别利用强聚焦飞秒激光脉冲和飞秒激光等离子体细丝在金属铝表面进行宽光谱高吸收功能微纳米结构的制备研究。成功制备了两种典型的微纳米复合结构——光栅沟槽结构和微米柱形结构。通过实验参数的控制,实现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特征尺寸的控制。进一步通过太阳能模拟测试系统完成了对覆盖不同类型结构的金属铝箔的太阳能热电发电功率的测试。  通过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两种制备方法制备的各种尺寸形貌的微结构均能有效提高太阳能热电发电功率,提高倍数3-19倍。借助表面形貌观测、反射率测量、表面温度观测等方式对表面微纳结构增强太阳能温差发电器发电功率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其他文献
海岸带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对人类活动反应及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是研究陆海交互作用的重点对象。论文研究区域广西北部湾是指北部湾的广西段,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城市,防城港市港口区的光坡镇正在建设红沙核电站。放射性核素137Cs是研究现代沉积环境的重要示踪元素之一。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环境持久性,并随着食物链或食物网不断累积,被认为是环境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论文测
容性耦合等离子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工业中,如薄膜沉积、材料刻蚀以及表面处理等。众所周知,在容性耦合等离子体放电中,较高的频率能够产生较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和较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