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地都在推行课程改革,按照课改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则以教师为中心,习惯于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付出,而教学则并不计劳动成本,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此种状态下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听课、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反而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此外,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所学知识零碎、混乱,尤其是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更是束手无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不能很好做到学以致用,没能体现教育的实用功能。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改要求,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发展趋势,为此,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变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方向。思维导图以其发散性思维去解决问题,正是适合课改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采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既可以增加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沉淀,也能使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变得更加可视化,使整个知识系统更加层次化,从而增加大脑的运作效率。思维导图以其独特性,充分调动了大脑各皮层领域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了大脑的利用率。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相生相长,营造更加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促进双方情感的升华。将这种思维方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是解决传统接受式教学弊端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在三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生涯中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则证明它的优越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并以此发散指导他们将思维导图延伸运用至生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