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油松疑似“红针病”病因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ptj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探明清水河县油松红叶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对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健康油松及疑似病株的针叶及根际土的营养元素、微生物及保护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清水河县连续5年的气象和油松感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试验结果:(1)油松的土壤营养元素及针叶中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清水河县油松根系土壤肥力偏低,但健康油松与发病油松根系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针叶中钙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油松根系土壤营养元素及针叶中钙元素含量并不是油松针叶红化的致病原因。(2)真菌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疑似病株的针叶中没有观察到真菌的存在,而红叶油松针叶中存在的的病毒在健康油松针叶中同样存在,所以真菌和病毒也不是油松红化的原因。(3)油松针叶保护酶活性分析表明,感病后油松的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均显著提高,说明油松感病后通过改变保护酶系统的活性以及质膜过氧化程度来对抗病害。(4)以感病油松针叶为材料,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得到8株细菌。以菌株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6S rDNA序列。通过NCBI序列比对,结合菌株的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反应,对菌株进行鉴定,8株细菌分别为绿浅气球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沙雷菌属,枯草芽孢杆菌,醋杆菌属,变形斑沙雷菌,不动杆菌属,蜡状芽孢杆菌。查阅相关致病性方面的文献尚未有八种菌株引起植株根系腐烂、叶片发红,整株枯死等症状的报道,初步断定清水河县大面积油松疑似病害不是上述得到的几种微生物引起的。(5)气象资料表明,2006年降雨量较高,油松生长较快,2006年冬风寒较大,使得油松耐受寒冷的能力下降,出现2007年的红叶病态。(6)连续5年病情调查表明,油松发病2年后病情逐渐缓减,最后完全康复,说明随着油松对环境的适应,生理反应逐渐减弱,红叶病是一种正常的抗逆反应。
其他文献
如果你现在想读一本非常有趣味、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深度又非常有格调的谈论英国文化的书,我要向你推荐英国文化人类学家 Kate Fox 写的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Watching the English)。  长久以来,英语教师都在说文化问题,大学也在开跨文化交际的课,英语课程标准专门设置了“文化意识”或“文化品格”板块,但是,真正想步入英国英语文化的具身层面,去感知英国人(特别是现代英国人)的文
中间相沥青是由多种分子量从370~2000的盘状稠环芳烃组成的聚合物。中间相是由中间相液晶过渡到固体半焦的状态。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所制备的中间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蚕桑产业国,有着数千年的栽桑养蚕的历史.在全国各地的桑树栽种培育过程中,繁育出了大量的桑树品种,据统计,全国各地收集保存的桑树品种已有2600份以上,